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始上龙门望洛川,洛阳桃李艳阳天。

最好当年二三月,上阳宫树千花发。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形式: 古风

翻译

初次登上龙门远眺洛河,洛阳的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
最美的时光是在每年的两三月,上阳宫的树木开满千朵花。
疏家父子误戴官帽,梁鸿夫妇徒然去往越地。

注释

始:开始。
上:登上。
龙门:古代地名,这里指龙门山。
望:眺望。
洛川:洛河。
洛阳:古都,今河南洛阳。
桃李: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
艳阳天:明媚的晴天。
最好:最适宜。
当年:那一年。
二三月:春季的二月和三月。
上阳宫:唐代宫殿,位于洛阳。
树:树木。
千花发:花开满树。
疏家:姓疏的人家。
父子:父子两人。
错挂冠:误挂官帽,比喻误入仕途。
梁鸿:东汉隐士,与妻子孟光有佳话。
夫妻:夫妇。
虚适越:徒然去往越地,形容无功而返。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龙门,远眺洛川的美丽景色。"始上龙门望洛川"一句,以"始"字启首,表明这是第一次攀登龙门之举;"望洛川"则展现了诗人对遥远河川的向往和赞赏。

接下来的"洛阳桃李艳阳天",通过鲜明的意象传达出洛阳城中春日丽景。"桃李"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而"艳阳"则形容阳光明媚,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

诗人随后提及"最好当年二三月,上阳宫树千花发",表达出春天是最美好的时节。在这个季节中,洛阳城内外的景色都达到了顶峰。上阳宫中的花木竞相绽放,是诗人眼中最美丽的风光。

在最后两句中,"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则描写了洛阳城内的人们在节日或是盛宴后的情景。"疏家"指的是疏朗、宽敞的家庭,而"父子错挂冠"可能是在描述他们参加完宴会后,所戴的华丽冠冕被随意地悬挂着。这不仅展现了人们庆典之后的悠闲自得,也映照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梁鸿夫妻虚适越"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夫妇二人在宴会上互相依偎,尽情享受着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春日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市民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盛世景象。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独游青龙寺

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

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

摆落区中缘,无边广弘愿。

长廊朝雨毕,古木时禽啭。

积翠暧遥原,杂英纷似霰。

凤城腾日窟,龙首横天堰。

蚁步避危阶,蝇飞响深殿。

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

形式: 古风

送从兄使新罗

六气铜浑转,三光玉律调。

河宫清奉赆,海岳晏来朝。

地绝提封入,天平赐贡饶。

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辽。

曙色黄金阙,寒声白鹭潮。

楼船非习战,骢马是嘉招。

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管宁虽不偶,徐市傥相邀。

独岛缘空翠,孤霞上泬寥。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水豹横吹浪,花鹰迥拂霄。

晨装凌莽渺,夜泊记招摇。

几路通员峤,何山是沃焦。

飓风晴汩起,阴火暝潜烧。

鬓发成新髻,人参长旧苗。

扶桑衔日近,析木带津遥。

梦向愁中积,魂当别处销。

临川思结网,见弹欲求鸮。

共散羲和历,谁差甲子朝。

沧波伏忠信,译语辨讴谣。

叠鼓鲸鳞隐,阴帆鹢首飘。

南溟垂大翼,西海饮文鳐。

指景寻灵草,排云听洞箫。

封侯万里外,未肯后班超。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送行歌

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年华已向秋草里,春梦犹传故山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送别日晚歌

日窅窅兮下山,望佳人兮不还。

花落兮屋上,草生兮阶间。

日日兮春风,芳菲兮欲歇。

老不可兮更少,君何为兮轻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