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陈以可

侍乐亭前新雨足,曲池想见碧于苔。

不知落尽繁花后,曾有何人看竹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侍乐亭前雨后清新宜人的景象。"新雨足"暗示了雨水充足,使得曲池水面如镜,可能映照出比苔藓更碧绿的颜色。诗人想象着在繁花落尽之后,这里是否还有人会来欣赏竹子的雅致。通过这样的描绘,文徵明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关注和对后人品味的期待。诗中寓含了对时光流转和景物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知音的寻觅。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意境的闲适小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为治小室于西偏问名于余为题曰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其一)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

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

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

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其二)

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

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

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

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其三)

十里扶舆渡野塘,旋穿松峤入苍苍。

风吹麦叶平畴乱,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酿晴供乐事,岩光摇翠落飞觞。

清忙刚被山灵笑,却笑担夫为底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