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回致仕董中允》。诗中表达了对董中允辞官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首句“富贵致身良独难”,感叹追求富贵地位的不易,暗含对董中允能够功成身退的钦佩。接着“寄书空复走长安”一句,以董中允寄书至长安却徒劳无功,比喻其虽有才华却未能在官场如愿施展,流露出对董中允命运的同情。
“谁能东郭双穿履,径出都门一挂冠”两句,运用典故,表达对董中允能够毅然决然辞官归隐的羡慕之情。东郭穿履和挂冠都是古代文人辞官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董中允勇于放弃官场束缚、追求内心自由的赞美。
“家事田庐随几杖,君恩班序接鹓鸾”描绘了董中允归隐后的生活情景,既有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得,又有与君王恩遇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董中允归隐生活的复杂情感。
最后,“颜生尚少时无用,长铗因公慨屡弹”引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故事,颜生年轻时未被重用,长铗因公多次弹奏,表达了对董中允虽有才华但未能在年轻时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同时也对董中允晚年归隐后的平静生活表示理解与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归隐生活的不同,表达了对董中允辞官归隐的敬佩与惋惜,以及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