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千层碉磡破雷轰,百险俄从指顾平。
手缚楼兰献天子,不须高筑受降城。
这首诗描绘了英勇的战士们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与智慧。"千层碉磡破雷轰",形象地展现了战场上的激烈与壮烈,仿佛连雷鸣都无法阻止战士们的勇往直前。"百险俄从指顾平",则表现了在指挥官的英明决策下,原本看似不可逾越的险阻,瞬间被化为坦途,彰显了领导者的卓越才能。
"手缚楼兰献天子",这里的"楼兰"借指敌人,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成功俘获敌军首领,将其献给君主的情景,象征着胜利与荣耀。"不须高筑受降城",则表达了无需再筑高墙以防御,因为敌人已被彻底征服,和平已经到来,体现了战争的最终目标是和平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英勇、智慧与和平愿景,是中国古代军事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一柱标铜再勒铭,南人从此奠威灵。
请看四载悬师处,十里桃花五里亭。
二月不青草,萧然蓟北春。
千金无马骨,十丈是车尘。
气尽初为客,心空渐畏人。
道穷知几辈,家有白头亲。
何处来行有脚春,一声声唤最圆匀。
也经古巷何妨陋,亦上荆钗不厌贫。
过早惯惊眠雨客,听多偏是惜花人。
绝怜儿女深闺事,轻放犀梳侧耳频。
辇洛才名动绮年,识君风雪古幽燕。
情如春水桃花后,游共天津析木边。
献马客多金长价,好龙人少画销烟。
欢场祇意常相守,忽报临歧始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