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元末明初的张宪笔触,描绘了一幅衰败与繁华交织的画卷,寓含对亡国之痛的深沉感慨。首句“买桑喂蚕丝不多”暗示了国家经济的凋敝,桑蚕业的式微;“凿洼种藕莲几何?”则进一步揭示民生凋零,连寻常的池塘种植也显得寥落。
“广陵夜月璚花宴,结绮春风玉树歌”两句,通过描绘昔日繁华的宫廷夜宴和春日歌舞,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往昔盛世的奢华景象。然而,“君不见黑头江令承恩早,白发萧娘情未了”一句,借江令和白发萧娘的故事,表达了对权臣得宠、红颜易老的讽刺,暗指朝政更迭,人事沧桑。
“狎语淫人梦不醒,宫城绿遍王孙草”一句,揭露了宫廷内的荒淫无度,以及亡国后的凄凉景象。“昏昏黄雾塞宫门,白练寒生玉颈痕”则描绘出宫墙内外的阴冷与绝望,暗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
最后,“锦绣江山春似画,几伤风雨吊迷魂”以壮丽的江山和风雨中的哀魂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逝去繁华的无尽哀悼。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