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篝灯常独坐,瀹茗与摊书。
残月半窗白,寒星彻夜疏。
不眠增昼短,延漏惜冬余。
此意自终古,中怀未忍虚。
这首明代诗人胡宗仁的《夜坐》描绘了夜晚静谧而深沉的景象。诗人独自在篝火旁,一边品茗读书,一边欣赏着窗外的景色。月已西沉,只留下半轮残月洒在窗户上,映照出一片清冷的白色。寒冷的夜空中,星星稀疏而明亮,仿佛在陪伴诗人度过漫长的夜晚。
诗人因无法入眠,察觉到白天的时光因此变得更短,他珍惜这冬季剩余的时光,不愿虚度。这种对时间的珍视和内心的坚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宁静而坚韧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知识和时光的深深热爱。
不详
隐于冶城山下。工诗、画,山水师倪瓒,晚出入王蒙、黄公望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
茅屋野人家,种桑还种麻。
翠畦飞乱蝶,红药报孤花。
苏旱望新雨,卜晴占暮霞。
闲时留客坐,酒向坞西赊。
高树风疏欲散阴,坐来爽气渐能深。
渚云乍去犹拖水,山月初生不过林。
有鹤日闲眠古石,无人时到抱清琴。
明朝双屐寻芳去,花坞乘春看翠岑。
乌声谁喜闻,日啼白门树。
愁来删树枝,认得白门路。
秋夜寒蛩语,凄凄孤月明。
空床自难寐,不但百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