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正野仙歌用琴川钱工部韵

当时饮中称八仙,趣味到此难夤缘。

野仙又出四明客,倾盖况在清樽前。

红梅花开赏春霁,朱帘绿幕齐高搴。

吾侪水部本好士,未是佳客何曾延。

野仙南来致双鲤,中有尺素从两钱。

乃知行迹遍海壖,乘春却踏梁溪船。

好山好水入挥洒,意匠所至无馀笺。

得来赠遗多妙墨,鸾仪鹄影惊联翩。

酒酣运笔等垩帚,高堂白日生云烟。

岂须藏袭待他日,放手己见人争传。

行囊中有端石坚,品高不肯随时妍。

三花插巾笑起舞,但脱俗韵称高贤。

吾歌野仙止于此,此意已逐高鸿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仲正(即所谓的“野仙”)相聚饮酒、赏景、赠墨的雅集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友情、自然美景和艺术创作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当时饮中称八仙”,暗示了聚会的高雅氛围和参与者之间的深厚友谊。接着,描述了“红梅花开赏春霁”的景象,以及“朱帘绿幕齐高搴”的布置,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充满生机的环境。诗人特别强调了与友人钱工部的相知相惜之情,“吾侪水部本好士,未是佳客何曾延”,表达了对真正知己的珍视。

随后,诗中通过“野仙南来致双鲤,中有尺素从两钱”这一细节,展现了张仲正的才华和对友情的重视,他不仅带来了珍贵的礼物,还通过书信传递了深厚的情谊。进一步地,诗人赞颂了张仲正的艺术才能,“好山好水入挥洒,意匠所至无馀笺”,说明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作品充满新意。

诗中还提到了张仲正的书法技艺,“得来赠遗多妙墨,鸾仪鹄影惊联翩”,形容其墨迹生动,如同飞鸟般灵动。更有趣的是,诗人描绘了张仲正在酒酣之时,运笔如飞,使得“高堂白日生云烟”,仿佛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艺术的气息。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张仲正艺术成就的敬佩,“岂须藏袭待他日,放手己见人争传”,意味着张仲正的作品无需等待时间的考验,就能被广泛传播和赞誉。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张仲正携带的砚台——“行囊中有端石坚,品高不肯随时妍”,强调了他的艺术品位之高,不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张仲正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默契与成就,是一幅生动的文人雅集画卷。

收录诗词(76)

莫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吴晋卿游金山

海门蹙处江涛重,金鳌浮出何穹窿。

驾天长桥倩谁作,倒影先入楼船中。

天光上下夹明镜,漫托焦山作邻并。

半空楼观起玲珑,达士胸襟俨相映。

碣石砥柱远莫参,气势横绝江之南。

中泠况复彻肝肺,品味岂数南阳潭。

江风山月世鲜好,不是飞仙不能到。

妙高台上一招手,挽却行云回鸟道。

两仪始判浊与清,留此突兀知何情。

颓波一障亘万古,娲皇愚公休结盟。

谪仙少陵欠题句,却有坡翁能表著。

明将濯足上蓬莱,不许龙宫吐烟雾。

形式: 古风

王中舍孟端山水

春山绕屋春日长,野水拍岸桃花香。

高人归来自远戍,乐土可乐矧故乡。

栖迟未稳徵书下,揽衣簪笔登玉堂。

登玉堂,山水之趣中弗忘。

却染吴缯近盈咫,千里江南宛如是。

形式: 古风

大山樵者歌赠固始李远

安阳之山几千仞,势与浮光角雄峻。

野人不识呼大山,复岭回崖足难进。

青莲居士遗云仍,芒鞋资斧时凭陵。

良材异卉俱在眼,用舍一一惟其应。

来往穷绝径,烟霏长满衣。

白龙池头弄明月,翠萝影里迎凉飔。

静欣紫霞赏,远订沧洲期。

倚松砉长啸,灭迹稀人知。

迩来入三吴,又复事登陟。

南山南,北山北,搜奇访古无遗力。

呼笔閒施彩绘新,横琴快拂朱丝直。

邂逅太湖上,一笑无先容。

青春欲暮烟花空,扫花坐石开心胸。

高山流水杳无际,无言默送孤飞鸿。

形式: 古风

昔人墓

昔人墓作今人墓,今人知与何人作。

昔今代谢如暑寒,青山不改常时颜。

白云笑我对青山,何不且作生前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