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慎中的挽诗,表达了对周迹山周以谏去世的哀悼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周以谏的灵魂归乡和在阴间的境遇,展现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与悲痛。
"降魄兹乡返",开篇即写周以谏的灵魂回归故乡,暗示了生命的终结;"精魂何所依"则表达出诗人对亡者的灵魂无处安放的忧虑。接下来的两句"刍灵疑榜吏,幽域讶圜扉",将周以谏比喻为草木制成的灵位,疑惑地寻找着引导亡魂的官吏,又惊讶于阴间的门扉,形象地刻画出他在冥界的困惑和陌生。
"白日终无照,青春更不归",进一步强调了逝者无法再感受阳光和春光,暗示了生命的不可逆和无常。最后两句"天心垂涕泣,寒雨载途飞",以天之悲泣和寒雨的形象,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哀痛,如同天空洒落的泪水,一路陪伴着亡者的灵魂。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周以谏死后境况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