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

云山至宝非和璧,光耀烛天难毖密。

一朝天子阐坤珍,此宝肯为蜀人出。

宝生蜀东六十年,蜀势关吴妙陈述。

蜀为头目吴腹心,头目清明腹心佚。

蜀为藩篱吴奥堂,藩篱坚固奥堂实。

蜀若颠危忧在吴,夔峡岂能遏迸溢。

自从蜀口弃三关,托里金城更崷崒。

戎马冲奔二十年,此城处处皆屹立。

虔刘俘掠技已穷,群聚宝峰频出入。

抵碍坚城不得战,转攻云诏谋虚袭。

欲践辰沅闯广南,后顾有蜀还恧尼。

留屯汉中缀秘师,计俟万全无一失。

我向嘉渝增重屯,大理垂军须缩绖。

夷陵近闻列守戍,似谓蜀险为难必。

或言东晋不用蜀,是时南北只守一。

如今敌人斡腹来,不思保蜀更何术。

莫虞海道要先防,云涛涌沸蛟鼋慄。

臣宝一战振天威,至今敌胆犹惕怵。

莫忧淮堧近建康,万柁舟师人素习。

踏车横江臣世忠,北人言之魂凛凓。

荆南虽云瞰大江,曹瞒百万几禽执。

赵公堰匮孟公湖,有如弱水蓬莱岌。

当今重势在蜀川,蜀事艰难今转急。

井络丘墟烟火空,荆棘漫弥虎窟室。

频年旱暵民流亡,褚无完裳瓶无粒。

兵将愿战民效死,彼此交病财不给。

就中活着犹可为,民心戴宋元一日。

益兵降财劳蜀民,旒冕周咨宜委悉。

射干狼毒漫战吻,芝朮参苓难愈疾。

恳切深惟保蜀方,蜀苟措安国宁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名为《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蜀地军事与民生的关切。

开篇“云山至宝非和璧,光耀烛天难毖密”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珍贵而又神秘的宝物,这个比喻可能指的是蜀地的地理位置或是某种军事要塞,它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如同一块无价之宝。

接下来的“一朝天子阐坤珍,此宝肯为蜀人出”表明了这种宝物在皇帝心中的价值,以及它可能被用来作为一种交换或是保护蜀地人民的筹码。紧接着,“宝生蜀东六十年,蜀势关吴妙陈述”则透露了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未来变化的预期。

诗中多次提及“蜀”,显然是指四川地区,它在当时的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同时,“戎马冲奔二十年, 此城处处皆屹立”等句,则描绘了一种长期战争的景象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诗人也表达了对蜀地民生的关心,如“荆南虽云瞰大江,曹瞒百万几禽执。赵公堰匮孟公湖,有如弱水蓬莱岌”等句,通过对历史战役的回忆,强调了蜀地的重要性和它在国家安全中的角色。

最后,“恳切深惟保蜀方,蜀苟措安国宁谧”则是诗人对于如何确保蜀地安全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望。这一部分显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蜀地军事与民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全和民生福祉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226)

阳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昌朝,字宗骥。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 字:正父
  • 籍贯: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
  • 生卒年:1187-1267

相关古诗词

送文大监赴召

云门大卷声铿锵,不比寒谷号蛩螀。

长笑归来书满床,著眼不用垂簪裳。

夤缘仕版亦逢场,一鼎热处元清凉。

年来道心包乾刚,鉴净水止无迎将。

付物大公齐混茫,玲珑窗牖开八荒。

霁月海东悬秋霜,照破蒙昧横津梁。

不才赋资如点狂,柱倚宝瑟心陶唐。

冰轮玉井情徜徉,祥云丽日希馀光。

布帛菽粟味尤长,寻绎此乐徒激昂。

颀然美人天西方,许我立雪来其旁。

欲坐春风吸馀芳,听说夜话摅中肠。

又闻催归侍玉皇,挈提北斗斟天浆。

净洗世表尘昏黄,席此广宇归康庄。

起舞掉头帆飞扬,誓鸣急桨随乌樯,参同希传魏伯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谢方伯赴试

春桑催蚕日迟迟,春蚕食叶开文闱。

桃源虽好不可住,高人梦绕故山薇。

金鸡啁哳唤出日,轻舟短棹风吹衣。

莫问虹梁春燕入,莫吟西堂春草萋。

水光山色二千里,助君笔底龙蛇飞。

丹成九转天上去,五云胶轕黄金扉。

回首故乡烟霭暮,城郭如故人民非。

年来世事转头改,不见华表丁令威。

送君南浦祝此语,伫立江干背夕晖。

形式: 古风

挽乐应乃堂

高堂忆昨燕春风,双老怡愉桂棹东。

蓝袖归时饶榜绿,橘香怀处少萱红。

悲缠忍见舟藏壑,德感还知月在空。

有子天教优好善,五花不日贲泉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伏德华主簿(其二)

豁达千人杰,巍峨七尺躯。

天边期阔武,意外失华途。

堕泪一人足,伤心二女孤。

西溪桥畔冢,多少为嗟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