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老嫌智巧累形躯,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于机巧、聪明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灵负担感到厌倦,希望能够像田园老翁那样简单生活,摆脱世俗的纷争。
"老嫌智巧累形躯"一句,通过“老”字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迈之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聪明才智的反思和厌倦。"欲就田翁学破除"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抛弃这些累赘,向田园生活中的老者学习如何简单地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馀”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愿望。"百岁用痴"指的是即使活到一百岁,也不再追求聪明才智,而是选择一种简单和愚钝的生活方式。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摆脱过去那种过度用脑、聪明才智的渴望,以及希望找到一种解脱之道。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充分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改革家和文学家的复杂性格。同时,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个人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心理。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午鸡声不到禅林,柏子烟中静拥衾。
忽忆西岩道人语,杖藜乘兴得幽寻。
木落草摇洲渚昏,泊船深闭雨中门。
回灯只欲寻归梦,儿女纷纷强笑言。
明州城郭画中传,尚记西亭一舣船。
投老心情非复昔,当时山水故依然。
童子穿云晚未归,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春去人间总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