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陪杨和吉晓登前山望桐江

白鹤导晨从,凉飙起林杪。

振衣凌高冈,极目穷幽眇。

萧萧草树秋,历历人烟晓。

依微玄潭观,群仙在林表。

下有冢累累,世事谁能了?

桐江汇章水,晴涨何渺渺。

曾不瞬息间,一带萦沙小。

无怪豪杰区,烟芜怨啼鸟。

盛衰两相乘,玄悟良独少。

君今脱尘羁,相从得閒眺。

题名剜石苔,借荫憩丛筱。

白纻含馀清,稍觉心情悄。

山市门初开,飞尘已纷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早秋陪杨和吉晓登前山望桐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杨和吉在清晨登高远望的情景。首句“白鹤导晨从”以白鹤引领,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祥瑞,随后“凉飙起林杪”写出了清爽的秋风从树梢吹过,营造出清冷的氛围。诗人“振衣凌高冈,极目穷幽眇”,展现了他们登高望远的豪情与对未知的探索。

接着,诗人通过“萧萧草树秋,历历人烟晓”描绘了秋日早晨的景象,草木萧瑟,炊烟袅袅,显示出人间烟火气。在“依微玄潭观,群仙在林表”的想象中,诗人将眼前景色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增添了神秘色彩。

“下有冢累累,世事谁能了?”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纷扰的感慨。诗人进一步描述桐江水势,“晴涨何渺渺”,江水在晴朗的日子上涨,显得广阔无垠。他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事变迁,“曾不瞬息间,一带萦沙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摆脱尘世束缚的羡慕,以及一同欣赏美景的闲适心情。“题名剜石苔,借荫憩丛筱”描绘了他们在山石上刻字留念,找寻树丛下的阴凉休息。而“白纻含馀清,稍觉心情悄”则写出诗人穿着轻薄的白布衣服,感受到秋意的清凉,心境也变得微妙起来。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哲理思考,既有山水之韵,又有人生之叹,体现了元末明初诗歌的特色。

收录诗词(601)

郭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不详,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 籍贯:吉水
  • 生卒年:公元一三一六年至?年

相关古诗词

闰七月十六日山中早发

宿雨剩微凉,游云弄新旭。

客子将出门,阴晴苦为卜。

驱车涉前途,今夕投谁宿。

雨久愁跻攀,日长畏炎燠。

使无尘故萦,在家贫亦足。

天意讵得知,畴能遂所欲。

俯看山径泥,来往满新躅。

形式: 古风

秋夕王楚善过宿

片雨洒空庭,梧桐响残滴。

窗户涵清风,孤灯夜寥阒。

渺怀平生亲,睽违不相识。

公子幸过从,为之长叹息。

意旷尘虑空,语到聪明入。

山径披榛芜,晤言永今夕。

物变心自伤,事往嗟何及。

远大与子期,无踵炎凉迹。

形式: 排律

和宋时举见寄

浮云不为雨,出岫期无拘。

苍龙偶借势,影迹随风除。

悬知市朝上,不似山岩居。

送客限门外,嗟彼驰交衢。

为农甘没世,何必衣冠儒。

君居崆峒上,自与人事暌。

清高浥沆瀣,念我缠寰区。

托交匪朝夕,无论出处殊。

山水有佳趣,且此宁君躯。

形式: 古风

闻周子谅讣

丈夫志耿介,临别仍伤怀。

况兹泉台路,一往不复回。

忆昔送君去,知与素性乖。

微官淹岁月,悲风从天来。

老泪为君尽,寸心为君摧。

士林黯憔悴,功名安在哉。

始知嵇阮辈,甘心沉酒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