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希真岩壑旧隐正在小圃因赋(其二)

高人已逐烟霞去,此地犹馀岩壑存。

十数小峰缠古蔓,两三老木长盘根。

月沉翠柳空梁影,雨洗苍苔带屐痕。

留得清风师后进,绝胜金谷忆王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高人已经追随云雾消逝,这里依然保留着山峦沟壑。
十几座小山峰缠绕着古老的藤蔓,几棵老树深深扎根。
月光洒在翠绿柳树上,留下空荡的屋梁影子,雨水洗净了青苔,可见到屐痕。
只有清风陪伴后来者,远胜过金谷园中怀念王孙的心情。

注释

高人:指品德高尚的人。
逐烟霞:追随自然的仙人气息。
犹馀:仍然留存。
岩壑:山峦和沟壑。
小峰:小山。
古蔓:古老的藤蔓。
老木:老树。
长盘根:深深扎根。
月沉:月光下沉。
翠柳:翠绿的柳树。
空梁影:空荡的屋梁影子。
雨洗:雨水冲刷。
屐痕:木屐留下的痕迹。
清风:清新的风。
师后进:引导后来者。
绝胜:远远超过。
金谷忆王孙:怀念金谷园中的贵族子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士和传统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人已逐烟霞去”,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高洁自远的情境。"此地犹馀岩壑存" 表明尽管高人不在,但这片古老的山水依旧存在,仿佛保留着他们的气息。

“十数小峰缠古蔓,两三老木长盘根” 描绘了山谷中的自然景物,小峰蜿蜒,古藤缠绕,而几株老树则以其盘曲的根系紧紧抓住大地。这些形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月沉翠柳空梁影,雨洗苍苔带屐痕” 通过对月光和雨水作用下的景物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山谷的宁静与生命力。月光下,树影投在空旷的桥上;而雨后的苔藓则保留着行者的足迹。

“留得清风师后进,绝胜金谷忆王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美好生活方式的怀念。这里的“清风”可能是指自然清新的气息,而非特定的人物;“师后进”则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追随或继承。而与之相比,“金谷忆王孙”所代表的富贵生活显然黯然失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高洁、自然和传统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代物质追求相比之下的一种超脱态度。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宿千丘市晓行

夜宿三家市,晨征十里程。

竹舆冲雾去,草屐带霜行。

无犬花村吠,有鸡茅店鸣。

湖南真乐土,邻柝莫相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中洞

松老傲前岭,梅疏卧浅溪。

避风巢上鹊,唤雨竹间鸡。

野迥夕犹牧,田乾春未犁。

路迢人倦甚,只向近林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宿江州药王寺

指点烟林正午钟,亭亭楼阁有无中。

铺张翠盖松间日,扫洒红尘竹外风。

啼鸟不惊禅入定,落花无迹色成空。

解鞍暂作今宵歇,恰与云堂旦过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宿祁阳题县驿

垂垂白发老相催,末路崎岖毂又推。

万里备更霜雪苦,十年重入瘴乡来。

休思往事骖鸾去,恍类前身化鹤回。

行尽潇湘春脉脉,故人惟有道边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