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子云

曾是乘轩客,飘零老更穷。

棹船秋叶浦,策杖桂枝丛。

往事都如梦,新诗不用工。

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他曾是个高贵的客人,但如今漂泊落魄,年老更加困苦。
在秋天的落叶小河旁划船,拄着拐杖漫步在桂树林中。
过去的岁月如同梦境,新的诗歌无需刻意雕琢。
简陋的小屋虽能容身,却不允许我像诸葛亮那样隐居隆中。

注释

乘轩客:指地位较高的人。
飘零: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穷:困苦,贫穷。
棹船:划船。
浦:水边,河边。
策杖:拄杖而行。
往事:过去的经历。
都如梦:一切都像梦一样虚幻。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不用工:无需过分雕琢。
草庐:简陋的草屋。
隆中:地名,诸葛亮曾隐居于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现实中的困顿。他自称曾是乘轩(高车)上的客人,表明他曾有过较为优渥的生活状态,但现在却飘零(流落、颠簸不定)且越发贫穷。"棹船秋叶浦"则是他现在的处境,靠着简陋的小船在秋天的河岸边度日,显得非常孤独与凄凉。"策杖桂枝丛"中的策杖(拐杖)象征着词人的年迈与孤独,而桂枝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高洁的植物,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清高节操的坚持。

"往事都如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新诗不用工"则显示出词人对于创作的随性与自然,不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构思。这可能是因为年岁已高,心力交瘁,无需过多雕琢。

最后两句"草庐消得几,不许卧隆中"则是在描述诗人现实中的居住状况,"草庐"指的是简陋的竹屋或茅屋,而"消得几"可能是询问这简陋的居所还能维持多久。"不许卧隆中"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奈的心情,即使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也只能忍受,不得不面对现实。

整首诗通过对比往昔与现状,表现了词人对于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坚守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寄郭德顺

玉弟金昆共七人,典刑惟有此公存。

一区未尽扬雄宅,满座常倾北海樽。

人品细看真第一,诗篇远寄不辞频。

笋舆归路无人管,风雨潇湘行暗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望幸金陵

建业水大胜,武昌鱼有味,江东云不比渭北春天树。

春天门崒嵂,两岸石壁立,石头钟阜龙虎东西分。

椎牛酾酒家家准拟犒六军,翠华不来冷落行宫门。

泰华不易得,天下关中为本根。

怀哉金陵古帝藩,千船泊兮万马屯。

西湖真水真山好,吾君亦岂忘中原。

形式: 古风

梅花(其五)

寂无人语断回程,日落未落孤山横。

平湖水阔何许去,傍竹边松自好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梅花(其三)

冻云垂垂雪欲落,雨涩风悭如此寒。

分折南枝与君著,老夫自要北枝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