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元师之汴梁

孟秋天气肃,楼船出东瀛。

微风吹五两,初日明双旌。

晓踰料角险,暮泊淮阴城。

木落原野回,衔枚夜兼程。

大梁古魏地,昔为宋东京。

吹台尚硉兀,艮岳犹峥嵘。

弱冠曾一游,兴怀动中情。

弩力保明节,麒麟纪勋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袁华的《送章元师之汴梁》描绘了孟秋时节,诗人目送友人乘坐楼船东渡的情景。"肃"字渲染了初秋的凉意,"五两"和"双旌"则象征着行船的仪态与方向。行船在晓日中越过料角险滩,傍晚抵达淮阴城,沿途景色变换,木叶飘落,夜晚则悄然疾行。

诗中提及的大梁(今开封)曾是古魏之地,也是北宋东京,历史底蕴深厚。吹台和艮岳虽历经沧桑,仍显峥嵘,唤起诗人对往昔的回忆。诗人年轻时曾游历此地,此刻重提旧游,不禁触动内心的情感。他以"弩力保明节"表达对友人的勉励,希望他能坚守节操,如同麒麟般留下显赫的功勋。

整首诗通过送别场景,寓含了对故地历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展现了明朝文人墨客的离别之情与对友人的期许。

收录诗词(560)

袁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陈原夫还乡

游子念乡里,艰时未得归。

心逐征鸿去,目送孤云飞。

国内同文轨,买舟娄之水。

春还雪己消,方塘曲尘起。

江倾东固山,遗庙荒墟间。

重经旧闾里,感慨泪潸潸。

儿童喜君至,烹鲜击肥彘。

亲知喜君还,扶老兼携稚。

握手话绸缪,同寻昔钓游。

始信还乡乐,犹胜万里侯。

形式: 古风

昆山五咏(其一)娄侯庙

娄氓尚淫祀,祠庙遍村墟。

疾病罔医药,奔走讯群巫。

椎牛酾酒醴,婆娑乐神虞。

神不歆非类,传记言岂诬。

圣人制祭法,有功则祀诸。

昆山汉娄县,旧邑禾与与。

娄县名尚存,今在城东隅。

张昭洎陆逊,封娄肇自吴。

桓桓孙将军,仗钺东南驱。

升堂拜昭母,情好昆弟如。

策薨受顾命,拥立运谋谟。

谏猎止酣饮,礼下魏使车。

忠言不见听,托疾居里闾。

举邦惮威严,卒年八旬馀。

伯言虽后出,智略雄万夫。

权配以侄女,数数询良图。

一从吕蒙举,乃修荆州书。

潜军克公安,径进守宜都。

走蜀夷陵城,蹙休夹石区。

相吴柄国命,上疏陈立储。

赫矣两侯功,弥久而弗渝。

太守念娄氓,报本昧厥初。

淫祠既撤毁,左道咸剪除。

改祠祀娄侯,像设崇屋庐。

复睹汉威仪,清风肃贪污。

遂令此邦人,车盖相填于。

雨旸及疾疫,走祷来于于。

穹碑纪颠末,大刻龙腾拿。

于以告来者,并解娄氓愚。

丽牲歌送迎,万世奠厥居。

形式: 古风

昆山五咏(其二)王御史墓

有宋建王极,汴京郁嵯峨。

仁化浃迩遐,林林英杰多。

昆山虽僻左,士风粹而和。

明经擢高第,踵接肩相摩。

御史乡先生,学术正不颇。

五传究终始,备论订舛讹。

粤在宣和间,袖然中巍科。

初主丽水簿,言事何委蛇。

说书辅春坊,执法居谏坡。

从容荅时相,直气凌太阿。

范公在馆下,诘责加切磋。

卒为廊庙器,词源浩江河。

高弟沙随程,入室非操戈。

宋史书列传,耿耿名弗磨。

世变陵谷迁,百年无几何。

城南新漕里,荆榛埋铜驼。

景行世仰止,高风激颓波。

门墙既有限,樵牧安敢过。

再拜重兴感,临风动悲歌。

荒苔封断碣,太息为摩娑。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昆山五咏(其三)李侍御墓

散步城南门,始得圆明里。

宰上木己拱,泉下者谁氏。

披榛踏宿草,羡门半狐豸。

勋阀表阡石,云是侍御史。

力行敦古学,名衡其姓李。

世家本江都,娶妇居娄涘。

射策明光殿,看花长安市。

出宰施善教,矧肯猛政理。

至今松陵月,清光照江水。

拜命登霜台,白简冠獬廌。

上言论奸佞,手将逆鳞批。势障狂澜回,屹立中流?。

五贤不一肖,赋咏光传纪。

挂冠归落庵,著述惜寸晷。

硕学邃易经,集传发微旨。

岂唯淑后进,千古垂范轨。

九原不可作,清泪何漇漇。

乡里众富儿,厚葬从奢侈。

黄肠题凑密,劵台文绣被。

可怜土未乾,荒烟横断阯。

后世仰高躅,庶激俗靡靡。

复墓限樵牧,何异子朱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