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杂诗(其八)

土产参为最,今时贡帝京。

营州非旧种,上党亦空名。

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

人形品绝贵,闻说可长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宁古塔杂诗(其八)》由清代诗人杨宾所作,通过“土产”这一主题,描绘了宁古塔地区特产的珍贵与独特,以及这些特产在当时作为贡品进献给帝王的情景。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营州”和“上党”的旧名与现今的“土产”进行对比,暗示了时代变迁与地方特色的变化。

首句“土产参为最”,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宁古塔的土产人参最为珍贵。人参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滋补佳品,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古代常作为贡品进献给帝王,象征着地方的繁荣与富庶。

接下来,“今时贡帝京”一句,通过时间的跨度,强调了人参作为贡品的历史传统,同时也暗示了它在当代依然保持着其重要地位。这种延续性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反映了文化传承与地方特色的重要性。

“营州非旧种,上党亦空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营州和上党原本是盛产人参的地方,但如今却失去了往日的名声,暗示了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变迁。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或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碧叶翻风动,红根照眼明”描绘了人参生长的景象,绿叶随风摇曳,红根鲜艳夺目,生动地展现了人参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描写不仅美化了人参的形象,也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

最后,“人形品绝贵,闻说可长生”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参的珍贵与神奇功效。在古代,人参被视为能延年益寿的仙草,其“长生”之说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人参药效的极高评价,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之心。

综上所述,《宁古塔杂诗(其八)》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宁古塔地区人参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史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蕴含了对时代变迁与地方特色变化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82)

杨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宁古塔杂诗(其九)

更有诸珍异,宁随草木枯。

浅沙埋赤玉,老蚌出东珠。

稗子贫家少,山儿到处无。

怪来水土变,今日此陪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宁古塔杂诗(其十)

八月松花冻,家家打角鹰。

山边张密网,树底系长绳。

拦虎金眸疾,屠龙玉爪能。

海青如便得,万里会骞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宁古塔杂诗(其十一)

笑语乡音杂,衣冠上下同。

十年乘堡障,一半是王公。

辛苦头多白,沙尘眼易红。

莫因迁闾左,错比五陵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宁古塔杂诗(其十二)

三十年前事,儿童见者稀。

天寒曳护腊,地冻著麻衣。

雪积扒犁出,灯残猎马归。

只今风俗变,一一比皇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