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周瑛的《理陆象山祠堂》描绘了一幅祠堂荒凉而感人的画面。诗中首先表达了对祠堂位置简陋的感慨,"祠堂无多地",暗示了其在岁月变迁中的衰落。接着,诗人通过"郑田侵蚀后,祊邑质交馀",描述了土地的流失和财物的残破,反映出祠堂昔日荣光的消逝。
"白发啼孙子"一句,以祖孙的悲泣,进一步渲染出家族的哀愁和祠堂的凄凉,"青山式里闾"则以青山依旧,反衬出人事的沧桑。最后两句"公庭今得理,契券有明书",虽然提到祠堂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整治,但仍然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因为那些明确的契约记录着过去的辉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祠堂为载体,寓言了历史的兴衰和家族的变迁,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