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橘》由清代诗人陈灿霖所作,以橘子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橘子的品质与寓意。
首句“洞庭朱实饱经霜”,描绘了洞庭湖畔橘树上红艳的果实,历经霜雪的洗礼,依然饱满鲜亮,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信手拈来满座香”则通过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橘子的香气四溢,令人陶醉,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有柚愿教兄弟合,成林休虑子孙忙。”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橘树比喻为有智慧的长者,希望兄弟们团结一致,共同成长,形成茂密的树林,不必担心后代的繁衍和忙碌,表达了对和谐共生、家族传承的美好愿景。
“厥包锡贡来天府,作诵留名重楚湘。”这里提到橘子作为贡品,被送往天子之府,不仅体现了其珍贵的价值,也暗示了诗人的志向高远,希望能够像橘子一样,被世人铭记,留下美名于楚湘之地,表达了诗人追求名声与影响力的愿望。
最后,“但得贞心能不改,纵令移植亦何妨。”诗人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不变,即使环境改变,甚至移植到新的地方,只要保持初心,就能适应并茁壮成长。这不仅是对橘子品质的赞颂,也是对自身品格的期许,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咏橘》一诗通过对橘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界的美丽与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