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石山由宁家窝诣三门

几度层冈迥,朝烟午未收。

豁开惊日近,风送觉身浮。

石阪马蹄软,霜天雁唳愁。

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多次登上层层山岗,清晨的雾气直到午后仍未消散。
阳光穿透云层,仿佛离我更近,微风吹过,感觉身体轻飘飘的。
马蹄踏在石头坡道上变得柔软,寒霜天气中,大雁的叫声充满哀愁。
江水滔滔向东流去,那独立的巨柱(可能指某种象征物)将千年屹立不倒。

注释

几度:多次。
层冈:层层山岗。
迥:遥远。
朝烟:清晨的雾气。
豁开:穿透。
惊日近:阳光仿佛更近。
风送:微风带来。
身浮:身体轻飘。
石阪:石头坡道。
马蹄软:马蹄踩在上面变软。
霜天:寒霜天气。
雁唳:大雁的叫声。
滔滔:江水滚滚。
东去:向东流去。
一柱:独立的巨柱。
千秋:千年。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以悟的《过白石山由宁家窝诣三门》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行进的景象。首句“几度层冈迥”展现了山路曲折连绵,山势高远的特点。接着,“朝烟午未收”写出了早晨的雾气到午后仍未消散,渲染出山间的朦胧与宁静。

“豁开惊日近”描绘了随着山路豁然开朗,太阳似乎离得更近,给人以开阔和惊喜之感。“风送觉身浮”则通过微风吹过,使人感觉身体仿佛飘浮起来,形象地传达了轻盈与自由之感。

“石阪马蹄软”写出了山石路面上马蹄踏过时的柔软感受,暗示了秋季霜降,路面可能已变得松软。而“霜天雁唳愁”则借雁鸣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绪,可能是对旅途的孤寂或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两句“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以流水比喻时间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个人渺小的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寓意着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白石山的自然景观将永恒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在山行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既有自然景色的壮丽,也有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49)

王以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曹月川先生祠

祠宇千年盛,大儒流泽长。

柏森招野色,台厂发天光。

统绪承濂洛,颉颃共薛王。我□勤仰止,心印在?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吴坚白归朱阳

自愧亦何得,高人辱远寻。

联床经日久,看月每更深。

几点忧时泪,百年为道心。

明朝分袂去,谁更是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寿马裕斋观文.有鹤,三章,章四句

有鹤在林,怀之好音。载飞载止,食野之芩。

倡予和汝,爰得我所。何斯违斯,自贻伊阻。

陟彼崔嵬,岂不怀归。英英白云,跂予望之。

形式: 四言诗

寿马裕斋观文.江之永,三章,章四句

江之永矣,其流汤汤。整我六师,告成于王。

春日载阳,薄言采芑。泳之游之,民之洽矣。

清且沦漪,有美一人。怀哉怀哉,率土之滨。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