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浪颠

偶同乡友校吟编,因得平安到浪颠。

心不干时清似水,发缘忧国白于棉。

半生景慕空千里,一纸寒温废二年。

何日支筇随此老,秋岩和菊荐冰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偶然与同乡诗友共编诗集,得以在漂泊中收到平安的消息。
心中无杂念时清澈如水,因忧虑国家而头发比棉花还要白。
半生以来仰慕的人如同千里之外,一封问候的信却已拖延了两年。
何时能手持竹杖,跟随这位老者,秋天的山岩和菊花陪伴下,品饮冰冷的泉水。

注释

偶:偶然。
同乡友:同乡的诗友。
校吟编:共同编纂诗歌。
浪颠:漂泊不定。
心不干时:心中无杂念的时候。
清似水:清澈如水。
发缘忧国:因忧虑国家。
白于棉:比棉花还白。
半生景慕:半生的仰慕。
空千里:如同千里之外。
一纸寒温:一封问候的信。
废二年:拖延了两年。
何日:何时。
支筇:手持竹杖。
随此老:跟随这位老者。
秋岩和菊:秋天的山岩和菊花。
荐冰泉:推荐冰冷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郁的《忆浪颠》,通过对与同乡友人校对诗稿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国家的深深挂念。"心不干时清似水"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清澈,即使身处动荡,仍保持如水般的平静;"发缘忧国白于棉"则揭示了他因忧虑国事而早生华发,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诗人感叹半生景仰之情犹如千里之遥,却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温暖,这种情感交流中断已有多年。最后,诗人期盼着有一天能手握竹杖,伴随老友一同游历,欣赏秋天的山岩、菊花,并品饮冰冷的泉水,这画面充满了隐逸和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01)

陈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毛梧竹惠诗趁韵答赠

三衢不住住王城,因向江湖得令名。

朝士有书常倦答,骚坛分韵每先成。

事临口画无遗策,交以心期肯待盟。

贻我高吟粘屋壁,琅篇珠字照山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多景楼眺望

江淮万里天,历历在楼前。

对景独登览,因思几变迁。

云横秋水外,鸟度夕阳边。

倦倚阑干北,令人思黯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谢乡陈浪颠(其二)

流浪江湖久,空馀雪雨颠。

才无时展布,愁与病缠绵。

暮景知前事,荣途看少年。

终然归去是,家自有林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谢乡陈浪颠(其一)

闻有上江船,令人喜欲颠。

烹鱼开尺素,被毳得纯棉。

细读蝇头字,谁欺鹤发年。

那堪寄来句,清比醉翁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