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

堂堂李通甫,起家掌邦宪。

直气横九秋,神明激雷电。

再登兰台上,爱国心靡转。

时当至治末,有位日兢战。

崩腾五华山,凿翠起台殿。

执笔佐御史,力谏明且辨。

斧锧已在前,独立目不眴。

骎寻国多故,灾异周八埏。

君复赞宣政,赤手握铨选。

守法踰天官,反得官长怨。

我皇奋江汉,拨乱启天眷。

乾坤再开辟,日月重昭绚。

磊落收群材,疏戚共登荐。

君名一朝起,亦作丞相掾。

丹心益倾竭,婉画勒替献。

好恶古难同,祸福巧相禅。

天子忧南纪,藩宣必时彦。

下逮曹属微,简选亦精练。

君得南省佐,闻者尽惊羡。

伛偻辞阙庭,飘摇出畿甸。

饯送盈路衢,恳款陈志愿。

去年天下旱,穷蹙无贵贱。

赈恤当及时,本末须并见。

方春农事兴,不废乃为善。

又闻南中贼,凭陵及州县。

黎獠本吾民,抚绥在方面。

恩信足以怀,逼迫使生变。

况我圣天子,辙迹昔所遍。

勖哉筹策良,无使空蹂践。

京城雨初过,草树郁葱茜。

乔木多早莺,高堂有新燕。

烦辞君勿诮,君歌我其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揭傒斯所作的《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中赞扬了李通甫的忠诚与才干,以及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努力。从诗中可以看出,李通甫在多个重要职位上表现出色,无论是掌管国家法律、担任御史进行谏言,还是在灾异频发之际,他都能坚守职责,为国家效力。诗中还提到李通甫在选拔人才时的公正与智慧,以及他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叛乱时的策略与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李通甫即将前往湖广省任职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其在新岗位上能够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的期待。诗中描绘了京城雨后的景象,以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来象征李通甫即将开始的新旅程,同时也表达了对李通甫的祝福与鼓励。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李通甫个人品质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国家治理和人才选拔的关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画鹰

文梁五色条,秋高意气豪。

怒张两目直霄汉,岂与短翮翔蓬蒿。

妖狐昼作猛虎嗥,驺虞并与神麟逃。

嗟尔饱食心空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吴子高悼亡归岳阳

都门落叶满,游子去京畿。

忍听《离鸾操》,遥逐秋鸿飞。

愁霜晓入镜,泪雨夕沾衣。

烟树黄河岸,风帆采石矶。

平沙回渺漫,寒雨暧熹微。

客心閒转切,乡书近却稀。

梦闻儿女泣,行将僮仆依。

窃慕漆园放,谁云潘岳非?

乘涛惯不险,回江望若围。

武昌未易到,更向岳阳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进士张于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

邛心山前负弩迎,去年曾是一书生。

天寒剑阁犹车马,雪满绳桥正甲兵。

即恐徵求民力竭,莫将忧患客心并。

六千馀里关河路,不尽深期远别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题傅尊师兄弟所作宁寿道院

钟荣之山千万峰,琵琶麈湖相叠重。

两翁入谷起台殿,半夜空山闻鼓钟。

猛虎如逢涧边石,飞龙却是云间松。

《黄庭》书罢人难见,《鸿宝》披残手自封。

度壑采芝随鹿迹,登厓望日蹑云踪。

已知尘世惟堪笑,不是神人定少逢。

辟谷有方桃更美,围棋无地橘相容。

但馀一念封人祝,未与人间万事慵。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