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高塘王君勿轩

昔闻仁道大,孔圣多罕言。

陋巷如愚子,请问始得门。

四勿启其目,兹义嗟何存。

人多耳目役,言动易谬烦。

运物在执枢,扬波先澄源。

或戒己离次,所恶肆与昏。

护疾不自疗,终当丧其元。

王君凛庭训,惧忝顾复恩。

仁者故乐山,践石伤心魂。

山堂榜嘉名,朝夕事讨论。

五十弥有慕,布褐忘寒暄。

恒恐贻谋善,传绪违诸孙。

伊余何为者,卅年谈心原。

时过业不就,摄气气屡奔。

令子奚所取,误以礼貌尊。

养志思承考,质难广譬援。

户牖铭顾諟,冀将奉清温。

反己重惭讷,成美讵可谖。

报章为君寿,且以永兹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写给高塘王君的一首赠诗,名为《赠高塘王君勿轩》。诗中表达了对仁道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王君庭训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诗的开头提到孔子的教诲,强调了仁道的伟大,但孔子却很少直接谈论它。这暗示了仁道的深奥和不易理解。接着,诗人通过“陋巷如愚子”表达了自己的谦卑态度,表示愿意像孔子在陋巷中的学生一样,虚心求学,找到进入仁道之门的方法。

“四勿启其目,兹义嗟何存”则表达了对仁道的理解需要深入内心,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诗人认为,人们往往被外在的事物所迷惑,导致言行失当。他强调了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性,比如控制事物的关键在于掌握其枢机,引导水流需先澄清源头。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或戒己离次,所恶肆与昏”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错误。他指出,保护疾病而不自我治疗,最终会导致丧失根本。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警示,也是对社会道德的呼吁。

王君受到庭训的熏陶,诗人对其表示敬意,并称其为“仁者”。王君的教导使山堂(可能指王君的居所)成为了一个学习和讨论仁道的场所。诗人提到自己虽已年届五十,仍对仁道充满向往,即使穿着粗布衣裳也忘记了寒暑之别。

诗人担心自己可能无法传承王君的教诲,害怕违背子孙的期望。他自省不足,感到惭愧,但决心努力完善自己,以不负王君的期望。最后,诗人希望以这首诗作为对王君的祝福,同时也希望能得到王君的指导和温暖。

整首诗体现了对仁道的深刻思考和对师长的尊敬,同时也表达了自我反省和追求进步的决心。

收录诗词(732)

罗洪先(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字:达夫
  • 号:念庵
  •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 生卒年:1504-1564

相关古诗词

白鹿洞次阳明公独对亭韵

自我别鸿濛,万古不再见。

兹来五老前,彷佛对颜面。

灏气成江流,真宅化峰巘。

阅世悲大迅,归人若乘传。

白鹿不可招,仰睇情弥眷。

结茅永作邻,服食形不变。

至宝谅在兹,愚者胡不劝。

滔滔从俗终,是非奚所辨。

形式: 古风

雪中外归(其一)

平野逢暮雪,恍如玉屑飞。

出入已半醉,翻觉风力微。

柴荆在何所,蓑笠山中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雪中外归(其二)

朔风吹雪飞,缕缕如银素。

天孙不停手,机杼催白纻。

行人自号寒,相对不得诉。

形式: 古风

寥贞女词(其一)

妾身不自主,父母意有托。

时命杳莫期,古人重然诺。

一言誓终身,改辞令义薄。

日月岂不明,寸心幸无怍。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