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初至京与元美明卿子与分韵(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初到京城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京城繁华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感慨。
首句“邢州计吏入长安,春色西山雪里看”,以“邢州计吏”自比,表达了自己如同远行的官员一般,踏入了繁华的京城。春天的景色在西山的雪景中展现,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喻着人生的变幻莫测。
接着,“天地容吾常落魄,风尘对尔一加餐”,诗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身处世事纷扰之中,只能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天地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喧嚣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坚韧。
“重来省署青云隔,不散关门紫气寒”,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官署时,虽然距离权力的中心很近,但似乎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障碍。同时,门外的紫气象征着权力和荣耀,却显得寒冷而难以触及,暗示了诗人对权力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握手依然无长客,可知千载和歌难”,诗人与友人相逢,但并未找到能够长久陪伴的知己。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孤独的深刻反思。同时,通过“和歌难”表达了创作诗歌的不易,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还有对友情和艺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