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二)

东风渺渺客天涯,病眼先春已见花。

远欲报君羞强聒,老知随俗厌雄誇。

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

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攲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东风吹拂,我漂泊在远方,春天未至,病眼中却已见到花开。
想要告诉你我的心意,又怕打扰你,年老体衰,只觉随波逐流的夸耀已令人厌倦。
世事变迁,如同梦境,得到失去的细微差别,又何必再感叹。
偶然遇见旧友,只有借酒浇愁,喝醉后衣帽歪斜,任由它随意。

注释

渺渺:形容东风微弱而广大的样子。
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羞强聒:不愿多言,怕引起对方不适。
雄誇:夸耀、炫耀。
邂逅:偶然相遇。
衣帻:衣服和头巾。
攲斜:倾斜,这里形容醉态。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怀抱、感慨往昔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思考。

东风渺渺客天涯,病眼先春已见花。这两句是从宏观到微观转换视角,从广阔的大自然景象转向个人的感受。其中,“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而“渺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辽远天涯时的心境之深远和孤独。“病眼先春已见花”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因病而视力模糊,但仍能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且不失其美丽。

远欲报君羞强聒,老知随俗厌雄誇。这里,“远欲报君”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想要传达信息的愿望,但“羞强聒”则显示出一种谦逊态度,不想过分张扬。“老知随俗厌雄誇”则反映了诗人年岁渐长,对于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开始对那些浮夸和夸大的言行感到不屑。

穷通往事真如梦,得失秋毫岂更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反思,无论是贫穷还是成功,都视为一场梦境。诗中“秋毫”比喻微不足道的得失,不值得再去嗟叹。

邂逅故人唯有醉,醉中衣帻任攲斜。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旧友偶遇时的喜悦,只是在醉酒之中才能找到那份从容自得的感觉。这里的“邂逅”意味着偶然相遇,而“醉中衣帻任攲斜”则形象地描绘出在醉酒的情况下,诗人对生活的烦恼和束缚都不再放在心上,一切随遇而安。

整首诗通过春日景物、个人感受、往昔回忆以及与友人的情谊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一)

洗雨吹风一月春,山红漫漫绿纷纷。

褰裳远野谁从我,散策空陂忽见君。

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

因嗟涉世终无补,久使高材雍上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酬府推仲通学士雪中见寄

朝来看雪咏君诗,想见朱衣在赤墀。

为问火城将策试,何如云屋听窗知。

曲墙稍觉吹来密,穷巷终怜扫去迟。

欲访故人非兴尽,自缘无路得传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酬徐仲元

投老逍遥屺与堂,天刑真已脱桁杨。

缘源静翳无鱼淰,度谷深追有鸟颃。

每苦交游寻五柳,最嫌尸祝扰庚桑。

相看不厌唯夫子,风味真如顾建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酬龚深甫二首(其二)

握手东冈雪满簪,后期惆怅老吴蚕。

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

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

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