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晦叔至奉新

欲去未成还执手,西风疏雨晚丝丝。

暗惊岁月行飘忽,那更人生苦别离。

君已到心工笔语,我今归计老茆茨。

冷斋后夜谁同宿,莫向灯前读此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与晦叔至奉新》。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离别的感慨。

首句“欲去未成还执手”,生动地展现了即将分别之际,诗人与友人紧紧相握的情景,表达了不舍之情。接着,“西风疏雨晚丝丝”一句,以自然景象衬托离别氛围,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略带伤感的意境。诗人通过“西风”、“疏雨”这些意象,渲染了离别时刻的环境特点,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离愁别绪。

“暗惊岁月行飘忽,那更人生苦别离。”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痛苦感受。诗人似乎在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而每一次的离别都让人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接下来,“君已到心工笔语,我今归计老茆茨。”这两句则转向对友人的赞美和自己的归隐计划。诗人通过“君已到心工笔语”表达对友人高超文采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我今归计老茆茨”则透露出诗人打算归隐山林,过上简单宁静生活的决心。

最后,“冷斋后夜谁同宿,莫向灯前读此诗。”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想象着未来夜晚的寂静,无人相伴,不禁希望友人在灯下读这首诗时,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共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敏上人

密林病叶强翻红,已觉清秋夜气浓。

懒复小窗邀独秀,却应归梦挂双峰。

水分淮甸当悬席,路绕匡山可振筇。

若见虎溪溪上月,为言相忆作衰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过孜莫翁

禹穴朝来散晚参,一程随便达云岩。

南山任把浮云蔽,西岭犹将落日衔。

幽径野花开旧菊,石床楸子下高杉。

投宵夜永寒无寐,良忆真僧衣不蚕。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二僧题永安壁上

二休书壁诗争妙,促席吟时愧不同。

豪句大鲸秋驾浪,俊才细马晓追风。

支筇放荡千峰里,万事收藏一笑中。

约我清溪老莲社,茅茨相映小桥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王司法

轻帆已有渡江期,高会清游惜此时。

水阁飏烟晴试茗,雪窗剪烛夜论诗。

冲寒远雁来横浦,弄色新梅半糁枝。

林下自知无一事,亦应风月动关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