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三首(其一)

昨夜月团团,郎在何处边?

安能作百丈,日夕牵郎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郑旦的《子夜歌三首(其一)》是一首表达女子对远方情人思念之情的闺怨诗。首句“昨夜月团团”,描绘了女子在明亮圆月之夜,独坐窗前,睹物思人的场景,月圆象征着团圆,却也反衬出她的孤独。次句“郎在何处边”,直接吐露出女子对心上人去向的关切和担忧,流露出深深的牵挂。

后两句“安能作百丈,日夕牵郎船”,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女子渴望能跨越长距离,像牵船绳索般紧紧牵住郎的心,希望与他时刻相随。然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寄托于想象,凸显了她对爱情的热烈期盼和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月为引,情感真挚,通过比喻和夸张,展现了女子内心细腻的情感世界,具有鲜明的民间情歌特色。

收录诗词(6)

郑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子夜歌三首(其二)

闻郎往潇湘,裁书寄雁去。

郎行无定踪,书寄知何处。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语]韵

子夜歌三首(其三)

欲织双鸳鸯,终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长得系肘腋。

形式: 乐府曲辞

□□寺

寻幽入仙源,遥闻钟声起。

到门蟠古松,龙鳞半身死。

对佛插高峰,寒翠妙空里。

是时秋已深,黄叶满流水。

老衲笑相迎,焚香问禅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秋夜直省中

鹊绕瞻阶树,鸡栖入省台。

蒙烟仙署合,悬月琐闱开。

伏枕南天远,听笳北地哀。

潘生应发变,司马倍肠回。

为木同先伐,积薪异后来。

无言秋夜永,申旦自徘徊。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