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其一)

何处留春意,歌残烛半红。

柳斜双舞破,花落独书空。

欲作经年别,先惊昨夜风。

乌衣多胜概,此际恨难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哪里还能留住春天的气息,歌声渐弱,只剩半支蜡烛微红。
柳树随风摇曳,仿佛两人共舞已结束,花瓣飘落,只留下我在空荡的空间书写。
即将经历长久的离别,却先被昨夜的风吹散了心情。
乌衣巷中往事繁多,此刻的遗憾之情难以穷尽。

注释

何处:哪里。
留:留住。
春意:春天的气息。
歌:歌声。
残:剩余。
烛:蜡烛。
柳斜:柳树随风摇摆。
双舞破:两人共舞的样子。
花落:花瓣飘落。
独书空:独自在空荡的空间书写。
欲作:想要做。
经年别:长久的离别。
先惊:先被惊扰。
昨夜风:昨夜的风。
乌衣:乌衣巷。
多胜概:往事繁多。
此际:此刻。
恨难穷:遗憾难以穷尽。

鉴赏

这首宋诗《见诸公唱和暮春诗轴次韵作九首(其一)》是晁说之所作,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首句“何处留春意”,以疑问表达对春光流逝的无奈,暗示春意即将消逝。接下来,“歌残烛半红”通过蜡烛残照映衬出夜色渐深,也暗含着时光匆匆之意。

“柳斜双舞破,花落独书空”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条随风摇曳比作女子轻盈起舞,而花瓣飘落则象征着孤独的诗人面对空荡的场景,内心充满感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深深惋惜。

“欲作经年别,先惊昨夜风”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暗示着诗人预感到与春天的长久告别即将到来,而昨夜的风吹落花朵,仿佛提前带来了离别的讯息,令人不胜感慨。

最后两句“乌衣多胜概,此际恨难穷”中,“乌衣”通常指代官宦之家,此处可能寓指友人们的聚会之地。诗人感叹在这样的场合,自己却满心愁绪,难以尽述,表达了对友情与春光消逝的双重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景色,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邓掾知言再和暮春诗见视过形推奖有意论诗报作三首(其三)

江左多才士,君诗醉玉红。

几篇愁客恨,九畹任春空。

便欲倾家酿,谁知出谷风。

刘杨名一代,可惜义山穷。

西昆体方盛时,梨园伶人作一穷士。

云是李商隐,褴缕甚,云近日为人偷尽。

形式: 古风

邓掾知言再和暮春诗见视过形推奖有意论诗报作三首(其二)

君侯哦苦淡,雅不爱深红。

冷眼看春尽,愁肠欲海空。

近寻山谷体,远到建安风。

只恐妨高步,令君似我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邓掾知言再和暮春诗见视过形推奖有意论诗报作三首(其一)

骀荡残春恨,霞馀散绮红。

游丝能四塞,落叶剧三空。

思苦欲留夜,愁多却喜风。

参军真俊逸,好是念文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东城外作呈圆机

默默专城岁月驰,忽来郊外得心期。

龙蛇起伏知何处,天地圆方在此时。

更喜风光似江介,可怜饱饷便忘疲。

即从此路东归去,他日何能得梦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