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李忠文公祠

江上孤城尽力支,忽惊风急仆旌旗。

已无天诉吾穷矣,空有人书某死之。

不负大魁真此地,终为厉鬼是何时。

何当合祀余安庆,再刻文山双庙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谒李忠文公祠》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人物李忠文公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江上孤城尽力支,忽惊风急仆旌旗”,描绘了江边孤城在狂风中奋力抵抗的场景,旌旗被风卷倒,形象地展现了局势的危急与英雄的英勇。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孤城代表了坚守正义的立场,而风急仆旌旗则暗示了形势的严峻。

颔联“已无天诉吾穷矣,空有人书某死之”,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绝望。天诉,即向天申诉之意,表明了诗人已经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寻求援助或改变现状,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人书某死之,可能是指记录了某人的牺牲或死亡,进一步强调了悲剧的不可避免和沉重。

颈联“不负大魁真此地,终为厉鬼是何时”,表达了对李忠文公的崇敬之情。大魁,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这里借指李忠文公的卓越成就。诗人认为李忠文公在生前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伟大,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忠文公最终命运的关切,即他是否能以英魂的形式永存世间。

尾联“何当合祀余安庆,再刻文山双庙词”,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李忠文公与另一位历史人物(可能指的是文天祥)一同祭祀于安庆,并再次刻写他们的事迹,以示纪念。这不仅体现了对李忠文公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们共同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正义、勇气与历史记忆的珍视,以及对英雄人物永恒价值的肯定。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徐耕隐

白头京国为谁来,星聚应占近上台。

天下仲淹元老在,山中宏景隐君回。

竹林有句人争和,云岫无心鹤漫猜。

相业家声千百世,义庄新倚洑溪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别后忆张元之

敝裘羸马未胜寒,近别其如数会难。

郢国书来心独切,江州衫在泪初乾。

月明西寺陪僧坐,天阔东楼挟客看。

忆昔不知今又昔,玉河风雪梦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梦松露公

几杖相从十载前,东曹斋阁故依然。

远书泪落西江水,旧梦心悬北阙天。

秋渚孤鸿还信信,春风嘉树自年年。

平生手疏遗编在,海内于今已有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南昌感旧

舟行何处不通津,六载章江忆旧巡。

南浦但知乘传客,西山独识倚楼人。

坛松月静斋居夜,庭草风和燕坐春。

还向东亭问丛竹,别来烟露几回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