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皇帝玄烨所作的《再过淮南》。诗中描绘了诗人再次经过淮南地区时,所见到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的变化。诗人通过对比前后两次的观察,展现了当地社会在治理下的显著改善。
首句“前来历兹境,斯民似未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情况的回顾,暗示了之前可能存在的困境或不满。接着,“今日再经过,风土觉有异”则表明了诗人对当前变化的直接感受,强调了地方环境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显著不同。
“纨褐既充体,庐舍各完置”描述了百姓衣食住行的改善,穿着体面,居所稳固,体现了物质生活的提升。“拥道欢趋迎,扶老与携稚”描绘了路途上人们热情欢迎的情景,老少同乐,展现了社会和谐的氛围。“咸云获休息,近免徭役累”说明百姓得以摆脱繁重的劳役负担,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水患日就平,田畴可耕植”指出水利设施的完善,农田得以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得到保障。“一饮与一食,莫不歌帝赐”表达了百姓对当政者治理成效的认可,认为得到了天子的恩赐。“素念切民依,时为劳寤寐”流露出诗人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为此付出的心力。“大造本无私,湛恩欲广被”赞美了自然界的伟大创造和君主施恩的广大,体现了对宇宙万物和人间治理的哲学思考。“闻言聊自宽,庶慰省方意”则是诗人听闻这些变化后的自我宽慰,希望自己的巡视能带来更多的安宁和福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变迁带来的积极影响,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和对治理效果的满意之情。通过对比和具体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