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范所作的《颂古四十四首》中的第二十七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两个地方特色的象征物——铜公塘和铁奉化,暗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得人憎,得人怕"形象地表达了这些地方特色可能带来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反应,既有人对其的喜爱,也有人对其的畏惧。最后两句"不是明州人,定说苏州语"进一步强调了地方口音和方言的独特性,只有本地人才能完全理解和接纳。
整首诗通过寓言的方式,揭示了地方文化对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中的隔阂。这种风格体现了宋代理学影响下的禅宗诗歌,注重直指人心,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