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草》由清代诗人葛樵隐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荒凉景象的生动画面。
首联“茫茫一片晚烟凉,争恐秋来草不芳。”开篇即以“晚烟”、“凉”二字渲染出秋日傍晚的凄清氛围,紧接着“争恐秋来草不芳”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秋天到来时草木凋零的担忧与感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颔联“南浦萋迷经晓露,西风萧瑟又斜阳。”进一步展开画面,将视线转向了南浦和西风斜阳下的景色。南浦处,晨露沾湿,草木显得更加茂盛而迷离;西风中,斜阳映照,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美与寂寥。
颈联“诗人梦断池塘外,旅客魂销古道旁。”转而从人的角度出发,诗人梦醒在池塘之外,旅客心神被古道旁的景色深深触动。这里不仅描绘了人物的情感状态,也暗示了诗人与旅人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波澜。
尾联“惆怅王孙归去后,霜华凄绝几昏黄。”以“王孙”这一古代文人常用来指代游子或贵族子弟的形象,引出对离别与归宿的思考。在霜华的点缀下,景色变得更加凄美,几近黄昏的光线更添几分悲凉。这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寒草》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巧妙融入,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深沉、哀婉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