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牛背相驱下陇时,夕阳门巷景迟迟。
欹眠倒立休相讶,造化从来似小儿。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题东郊归牧图(其一)》描绘了一幅乡村归牧图景。首句“牛背相驱下陇时”,生动展现了傍晚时分,牛群在主人的引导下缓缓下坡的情景,画面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次句“夕阳门巷景迟迟”,进一步渲染了夕阳西下,巷陌间光影拉长的温馨氛围,"迟迟"二字传达出时光的悠长和人们的闲适心情。
后两句“欹眠倒立休相讶,造化从来似小儿”,诗人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达对大自然的赞叹。他告诉读者,即使看到牛儿们或躺或卧,不必惊讶,因为大自然的规律就像顽皮的小孩般无常而富有生机,这种随性自然的景象正是造化的妙趣所在。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描绘了画面,又融入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浅石幽柯草满川,吴牛背上稳于船。
儿童颠倒争喧笑,绝似雍熙在目前。
渔钓生涯不为贫,烟波鸥鸟日相亲。
鉴湖一曲秋风兴,谁似知章早乞身。
横梢倒干春偏好,冷蕊疏花晚自妍。
我老正须诗兴助,欲移茅屋住湖边。
最忆庐陵老炼师,酒酣挥笔写南枝。
春风开尽江头树,不见扁舟载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