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七首(其十五)

眼如鼻孔口如槌,业识忙忙唤不回。

南浦西山耕未遍,披毛戴角又重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翻译

眼睛像鼻孔,嘴巴像锤子,业力驱使忙碌无法逃脱。
在南浦和西山之间耕耘还未完成,披着兽皮,顶着牛角,再次归来。

注释

眼:比喻。
如:如同。
鼻孔:比喻眼睛的小而圆。
口:比喻。
槌:形容嘴巴大而扁平。
业识:佛教术语,指业力和认识。
忙忙:忙碌不停。
唤:召唤。
不回:无法回头。
南浦:地名,泛指江南水边。
西山:地名,泛指西部的山脉。
耕未遍:耕耘尚未完成。
披毛戴角:形容动物状态,此处可能象征轮回中的生命形态。
又重来:再次返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慧开的作品,以独特的比喻手法描绘了一种深刻的禅意。诗人将眼睛比喻为鼻孔,口比喻为槌,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过度关注和执着,仿佛被业力所驱使,无法自拔。"业识忙忙唤不回",这里的"业识"指的是人的业力和执着心,"忙忙"形容其忙碌而无法停止,暗示了人生在世的轮回流转。

接下来两句"南浦西山耕未遍,披毛戴角又重来","南浦西山"象征着世间万物和人生旅程,"耕未遍"意味着人生中的种种追求还未完成,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会带着前世的记忆("披毛戴角",原指野兽,此处寓指过去的业报),再次投身轮回。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轮回观念的深刻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人们对业力的无奈,具有浓厚的禅宗思想。

收录诗词(216)

释慧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八十七首(其六)

茅庵草舍住山深,无奈檀那错访寻。

了却先师未了底,恶声从此满丛林。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偈颂八十七首(其二十五)

湘南潭北影团团,面面檐楹风雨寒。

突出虚空无缝罅,从教千古与人看。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偈颂八十七首(其六十八)

衲僧今日路头通,拄杖生云兴已浓。

要探江湖深与浅,前途更有妙高峰。

形式: 偈颂 押[冬]韵

偈颂八十七首(其三十六)

瞿昙遗下葛藤窠,翻覆看来脱处多。

不是儿孙重检点,古今争得绝誵讹。

形式: 偈颂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