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

沟塍与涧合,陇亩抱山转。

向来六月旱,此地免焦卷。

早穗已垂垂,晚苗犹剪剪。

一川丰年意,比屋闹鸡犬。

老农霜须鬓,矍铄黄犊健。

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刈熟倩人输,不识长官面。

康年无复事,但恐社酒浅。

我亦有二顷,收拾尚可茧。

怀哉笠泽路,归铲犁头藓。

形式: 古风

翻译

沟渠与山涧相连,田地环绕着山势蜿蜒。
这里历来六月干旱,但这地方却能避开炎热和枯萎。
早稻已垂下饱满的穗子,晚种的作物还青翠未展。
满眼丰收的景象,家家户户鸡犬相闻,一片热闹。
老农虽须发如霜,精神矍铄,黄牛健壮勤劳。
他们自言脚踏实地,赋税怎能避免。
收割完毕请人帮忙运送,他们从未见过官员的面。
丰收之年无太多烦忧,只担心社酒不够喝。
我也有两顷田地,足以度过丰年,准备养蚕织茧。
怀念起那条通往笠泽的道路,回家后要重新整修犁头上的青苔。

注释

沟塍:田间小沟。
涧:山间溪流。
陇亩:田地。
抱:环绕。
焦卷:枯萎。
早穗:早稻穗。
晚苗:晚种作物。
一川:满眼。
丰年意:丰收景象。
矍铄:精神焕发。
健:健壮。
足踏地:脚踏实地。
赋:赋税。
倩:请。
输:运送。
长官:官员。
康年:丰收之年。
社酒:庆祝丰收的酒。
收拾:整理。
茧:蚕茧。
笠泽路:指代家乡之路。
犁头藓:犁头上的青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田野的生动景象和农民们的朴实生活。首句“沟塍与涧合,陇亩抱山转”展现了田间地头沟渠与山势相依的自然风光。接着,“向来六月旱,此地免焦卷”反映出当地夏季降雨充足,农作物得以免于干旱之苦。

“早穗已垂垂,晚苗犹剪剪”描绘了稻谷生长的繁荣景象,早熟的稻穗低垂,晚生的秧苗生机勃勃。诗人通过“一川丰年意,比屋闹鸡犬”表达了丰收带来的喜悦,家家户户鸡犬相闻,一片热闹景象。

“老农霜须鬓,矍铄黄犊健”刻画了老农虽年迈但精神矍铄,黄牛健壮有力,显示出农耕生活的活力。接下来,“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表达了农夫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即使赋税繁重,他们仍辛勤耕耘。

“刈熟倩人输,不识长官面”反映了农民们对官府的疏离,他们忙于收割,无暇顾及官府官员。而“康年无复事,但恐社酒浅”则预示着丰收年景下,村民们只担心节日里的酒水不够丰富。

最后两句“我亦有二顷,收拾尚可茧”表达了诗人对自家田产的满足,期待丰收后能有足够的蚕丝。结尾“怀哉笠泽路,归铲犁头藓”则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寒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宋代农村的丰收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提刑察院王丈挽词(其一)

论蜀三年戍,还吴万里船。

云归双节后,雪白短檠前。

百世春秋传,一丘阳羡田。

浮生如此了,何必更凌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温泉

砂床毓灵源,石液漱和气。

郁攸甑常蒸,觱沸鼎百沸。

人生本无垢,安用涤肠胃。

一瓢滟清肥,回首谢罗罻。

山深人迹罕,政以远为贵。

君看华清池,谈者至今讳。

形式: 古风 押[未]韵

游仰山谒小释迦塔访孚惠二王遗迹赠长老混融

堵田溪渊清洄洄,梅洲问路寒云堆。

连空磴道虬尾滑,竹舆直上无梯阶。

苍官来迎夹道立,相逢无言心眼开。

翠微中断雪涧吼,两耳不办供喧豗。

林间静极成断相,政要万壑号风雷。

山如莲盆绕金地,龙官避席馀苍崖。

祖师抱膝坐古塔,大禅海浪翻天来。

腾空狡狯我未暇,拄杖踏湿撞莓苔。

问龙亦借一席地,解包听雨眠西斋。

当年公案忌错举,神通佛法同坑埋。

混融庵中的的意,笑我舌本空崔巍。

兹事且置饱吃饭,稊田米贱如黄埃。

形式: 古风

游灵石山寺

西湖富清丽,城府尘事并。

我独数能来,不负双眼明。

骚骚残絮罢,飐飐新荷成。

岁华日夜好,游子能无情。

午阴酿初暑,稍喜巾袂轻。

小风吹鬓毛,将我入松声。

崖寺金碧暗,石泉肝胆清。

寿藟万蛟舞,灵峰双髻撑。

仙人昔来游,笔墨上朱甍。

举臂寻丈高,聊得儿童惊。

老矣谢狡狯,题诗记吾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