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其一)

瓜分豆剖鼎将移,太息桓、灵不可为!

乱世孝廉为国贼,当途谶纬属佳儿。

文章岂特祢衡死,经济难瞒许邵知。

我笑将军争汉土,葬身何地至今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魏武帝(其一)》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曹操的描绘,表达了对乱世中英雄与道德、政治与个人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瓜分豆剖鼎将移”描绘了三国时期政权更迭、局势动荡的背景,形象地比喻了国家如同被瓜分的豆子,政权即将发生重大变化。接下来,“太息桓、灵不可为!”一句表达了对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治下腐败无能的感慨,暗示了后世对于乱世中无法有效治理的无奈。

“乱世孝廉为国贼,当途谶纬属佳儿。”这两句揭示了在乱世中,原本应是维护道德和秩序的孝廉阶层反而成为了国家的祸害,而那些掌握实权的人却往往借助神秘的谶纬之术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里既有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与信仰之间关系的反思。

“文章岂特祢衡死,经济难瞒许邵知。”这两句提到祢衡,一位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文人,通过他的故事强调了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同时,许邵作为著名的品评家,其眼光独到,能够洞察人心,暗示了在乱世中,即便是才华横溢之人也可能遭遇不幸,而真正理解人性与才能的人却难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最后,“我笑将军争汉土,葬身何地至今疑。”这一句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曹操争夺汉土的讽刺,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曹操这样一位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人物,其最终的归宿和命运至今仍充满谜团,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乱世中道德、权力、命运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和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魏武帝(其二)

铜台高矗漳江湄,卖履分香有女儿。

千古奸雄皆欲鬼,一家子弟尽情痴。

竟因求士拘徐母,未必怜才赎蔡姬。

我为二乔夫婿恨,空文亦受老瞒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秋扇

西风料峭挟霜严,收拾罗纨入枕函。

宫女自怜恩爱绝,有人含泪叠青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纪暴风

壬子八月秋,吴园互酬唱。

矗地小楼高,临风亦和畅。

忽焉少女来,继之大王王。

客去夜已昏,风力恣奔放。

疑是万马奔,东西不知向。

又如万军号,南北相对仗。

历乱瓦自飞,猖狂门不挡。

颠沛如孤舟,逆风在巨浪。

居高必思危,登楼收纸帐。

思欲出门走,身轻目又障。

蜷伏屋一隅,低头不敢仰。

风声寒雨间,鳏目到天亮。

满园薄命花,委顿半凋丧。

竹树叶枯焦,如栽近火坑。

田畴如野烧,耕者泣相望。是名麒麟?,古书或不妄。

我闻去年秋,更甚如此状。

遍地尽灾黎,抚恤劳君相。

元气尚未复,天公太不谅!

演卦系大易,离下而巽上。

其卦取家人,风火互颉颃。

明乎治天下,与治家相况。

伦理恩义中,由家充其量。

天故示此意,以此来相贶。

或为愚民愚,法外施惩创。

不然民何辜,摧折多长养。

翳彼低气压,压力谁敢抗!

灌坛不鸣条,望古还惆怅!

形式: 古风

题墨梅,赠赵云石

漫天飞雪正空濛,酝酿梅花著意工。

老鹤归来长一啸,师雄犹在醉眠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