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光风浮碧涧,兰杜日猗猗。
竟岁无人采,含薰祇自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河岸边的兰花图景。开篇“光风浮碧涧”一句,既设定了清新明媚的自然环境,也为后文的兰花描写铺垫情境。“兰杜日猗猗”则具体描绘了兰花的生长状态,“猗猗”形容兰花丛生的样子,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然而,从“竟岁无人采”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兰花的关注与思考。尽管兰花如此美好,却一年四季无人问津,这种遗世独立的情形,不仅反映了兰花的高洁,也折射出了诗人的某种情感或心境。
最后,“含薰祇自知”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兰花即便无人赏识,它依然默默地散发出自己的香气,似乎在告诉世人,即使是在孤独中,它也不会放弃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仅是对兰花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