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其七)

闳辩谈天衍,文具雕龙奭。

公孙持坚白,李悝尽地力。

荀卿独老师,着论推儒墨。

纷纷溷浊世,龙虎互吞食。

大道隐不遂,居然心恻恻。

金骨岂易销,奈此众口蚀。

向使无春申,焉能免匍匐。

汨汨数万言,性恶殊道德。

遂令上蔡儿,西游为鬼蜮。

寄语昌黎生,匪惟不精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俨所作的《述古(其七)》。诗中以宏辩之才,探讨了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与学术,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感知。

首句“闳辩谈天衍,文具雕龙奭”,开篇即展示了古代学者博大精深的辩论技巧和文字功底,如同雕龙般精细,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公孙持坚白,李悝尽地力”两句,分别提到了公孙龙的“坚白论”和李悝的农耕理论,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对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实践的深入思考。

“荀卿独老师,着论推儒墨”一句,赞扬了荀子在儒家和墨家之间的独特地位,通过著书立说推动了两种学派的发展。随后,“纷纷溷浊世,龙虎互吞食”描绘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各种力量相互竞争,比喻为龙虎争斗,形象生动。

“大道隐不遂,居然心恻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即使追求的大道难以实现,内心仍充满悲悯之情。“金骨岂易销,奈此众口蚀”则揭示了言论的力量,即使是坚硬如金骨,也难以抵挡众口铄金的侵蚀。

“向使无春申,焉能免匍匐”借春申君的故事,强调了权势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即使有才能如春申君,也可能因权势而屈身。“汨汨数万言,性恶殊道德”指出,尽管言辞滔滔不绝,但人性的恶与道德的差异仍然存在,难以完全消除。

最后,“遂令上蔡儿,西游为鬼蜮”以楚国上蔡的典故,讽刺了某些人为了权势或利益,不惜背井离乡,甚至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寄语昌黎生,匪惟不精择”则是对韩愈的引用,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时,不应仅凭一己之见行事,而应审慎选择,避免陷入困境。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思想家和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性以及道德伦理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590)

胡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古(其八)

炎纲失其驭,孽臣奸日滋。

扬郎独持戟,三岁乃不移。

闭门事草玄,抉摘穷幽微。

高者跻苍天,下者入黄泥。

一朝弄神器,鬼怒人不怡。

如何守道叟,亦复为诡随。

伊周颂功德,投阁良可悲。

中天二百载,小数宁逆知。

凛凛紫阳笔,师舜同一辞。

稽首素王宇,为君怀忸怩。

形式: 古风

述古(其九)

鸿门宴高张,虎奋龙委蛇。

拂剑光凌乱,雪花芙蓉姿。

起舞为君寿,谁知伏危机。

歘然坐中人,宛转来相随。

天意应有在,人心徒崄巇。

酒酣日将暮,壮士直披帷。

一怒千人废,何为跽陈词。

以彼盖世雄,未易向客卑。

武成二三策,多闻须阙疑。

形式: 古风

述古(其十)

国风美王化,关雎正彝伦。

结发谐伉俪,恩爱日相亲。

窈窕慎淑仪,嫌昵非所欣。

甘从冀子耨,不厌黔生贫。

如何会稽妇,呶呶丑负薪。

亦有薄行士,杀妻求将军。

所贵闺门内,相敬如友宾。

举案重高义,断丝感微言。

嗟嗟白头曲,忍作清路尘。

形式: 古风

杂诗(其一)

大化运无极,四序迭终始。

茫茫堪舆间,万物罗戢孴。

青阳振其华,玄冬抱根柢。

物理有盛衰,人生贵知止。

谦光乃自卑,上善诚若水。

昧者徒纷纭,达士甘窳呰。

孰云楚翘翘,损者满之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