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贺湖州冯司李桢卿奏最》。诗中以“棘木春生彩凤来”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棘木”与“彩凤”的意象,象征着冯司李桢卿的杰出才能和非凡成就,如同春日里新生的棘木吸引彩凤降临一般。接下来,“使君身立九成台”一句,既描绘了冯司李桢卿的显赫地位,也暗喻其如九成宫般稳固的声望。
“遥看紫气青齐接,近捧丹泥泽国开”,通过“紫气”与“青齐”的对比,以及“丹泥”与“泽国”的描绘,展现了冯司李桢卿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着地方,更对国家有着积极贡献。同时,这一联也暗示了冯司李桢卿的政绩卓著,如同开启了一片新的繁荣之地。
“大树旌功高异代,御屏书迹卜三台”,进一步赞扬了冯司李桢卿的功勋卓著,不仅超越了时代,还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里的“御屏书迹”可能指的是冯司李桢卿的政绩被记录在皇家的御屏上,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卜三台”则可能是指冯司李桢卿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成为三台之一,即古代官职中的重要职位,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地位。
最后,“若将墨妙论家法,翠竹苍筠未易材”表达了对冯司李桢卿在文学艺术方面的高度评价。这里将冯司李桢卿的才华比作“翠竹苍筠”,意指其文采斐然,难以替代,如同竹子和筠一样坚韧而富有生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司李桢卿多方面成就的赞美,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官员的全面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