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通司法之官括苍

议礼蠲租两有声,老坡元不计身荣。

为民受屈今谁似,有子能传近得名。

此去掾曹无暖席,是中科律定持衡。

公馀更欲翻经籍,古道时才孰重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议论礼仪减免租税之声不断,苏东坡从不计较个人的荣华。
如今又有谁能像他一样为百姓受苦,儿子能继承他的名声实属难得。
这次任职恐怕连舒适的职位都没有,他公正执法,坚守原则。
公务之余他还研读经书,遵循古道,分辨事物的重要轻重。

注释

议礼:讨论和实行礼仪。
蠲租:减免租税。
老坡:苏轼的别称。
元不计:完全不顾。
身荣:个人的荣耀。
为民受屈:为百姓受苦受累。
谁似:谁能比得上。
有子能传:有子嗣能继承名声。
近得名:最近获得了名声。
掾曹:古代官府中低级官员的通称。
暖席:舒适的职位。
持衡:保持公正,执法公平。
公馀:公务之余。
经籍:古代书籍,这里指儒家经典。
古道:古代的道德准则。
孰重轻:分辨事物的重要性和轻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送子通司法之官括苍》。诗中表达了对儿子赴任司法官职的期许和对其品德的赞扬。首句“议礼蠲租两有声”称赞儿子在处理政务上既能遵循礼仪,又能减轻百姓租税负担,赢得了声誉。次句“老坡元不计身荣”以苏东坡自比,表示自己并不看重个人的荣华,而是关注民生疾苦。

“为民受屈今谁似”进一步强调儿子能为百姓忍受委屈,体现出高尚的为官之道。接下来,“有子能传近得名”表达了对儿子能够继承良好家风并获得名声的欣慰。第五句“此去掾曹无暖席”预祝儿子在新的岗位上勤勉尽责,不贪图安逸。

最后一句“公馀更欲翻经籍,古道时才孰重轻”则鼓励儿子在公务之余不忘研习经典,坚守古人的道德准则,明白哪些事情更为重要。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之同年兼简李伯行检法许定夫军使三首(其三)

李许相从久,时方混武文。

议刑新幕府,保塞旧将军。

二士俱人物,三贤更主君。

春兰秋菊意,他日共风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之同年兼简李伯行检法许定夫军使三首(其二)

仗斧暴公子,酌泉吴隐之。

斯人未易得,于我最相知。

见义为常勇,求贤信不疑。

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以道赴汉东兵官因呈绣使吴胜之同年兼简李伯行检法许定夫军使三首(其一)

久入功名会,新携辟召书。

忠勤曾策励,奋迅此权舆。

当路心知己,长城指望渠。

只将真实地,持守足安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友人

药裹包回碾臼声,得閒消息病先轻。

谓予不信看舟楫,之死无他况利名。

积雨晴边花蒂耐,好风吹外叶声平。

只愁岸送樯留后,却忆湘南老友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