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头

伽蓝头,尔何不生庄严香界,忉利梵天,雪山之顶,鹫岭之巅。

亲见世尊定后禅,木樨花发共馥郁,菩提树影同连蜷。

伽蓝头,来何由,得非仙风吹实落炎州。

坐使交梨火枣忽无色,瑶草琪花皆生愁。

色香味,无与俦,伽蓝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伽蓝头”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佛教圣地的庄严景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香气、色彩、味道与佛教的神圣氛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伽蓝头,尔何不生庄严香界”,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人入胜,仿佛在询问读者,为何不在心中构建一个充满庄严香气的世界。“忉利梵天,雪山之顶,鹫岭之巅”,诗人通过列举佛教中的圣地,如忉利天、雪山和鹫岭,展现了佛教世界的崇高与神秘。

接着,“亲见世尊定后禅,木樨花发共馥郁,菩提树影同连蜷”,描述了佛陀修行后的宁静与祥和,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美好。木樨花的香气与菩提树的影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伽蓝头,来何由,得非仙风吹实落炎州”,这一句则以“伽蓝头”的形象自问,似乎在探讨其如何从清凉的佛教圣地来到炎热的世俗之地,暗示了佛法的普适性和对众生的关怀。

“坐使交梨火枣忽无色,瑶草琪花皆生愁”,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佛教世界中美好的事物与世俗世界的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短暂、佛法永恒的感慨。

最后,“色香味,无与俦,伽蓝头”,总结全诗,强调了“伽蓝头”所代表的佛教世界的独特魅力,无法与世俗世界相提并论,突出了其超越性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圣地的描绘,以及对色、香、味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9)

许廷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实甫观察原韵之ㄧ

黑海黄河任往还,榆关回首白云间。

悲歌有客来燕赵,凭吊无人管海山。

寇准信能司北钥,赵佗浪说长南蛮。

有谁起任筹边事,国士无双尚内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奉和实甫观察原韵(其二)

浮槎为我难中民,清节和神泽似春。

儒将流风君借寇,黍苗膏雨伯思郇。

结交肝胆同盟血,誓许头颅不惜身。

记得白龙庵里会,澧兰沅芷忆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奉和实甫观察原韵(其三)

赤嵌孤岛萃狼烽,仁轨天生间气钟。

毗舍耶山开一局,婆娑洋海隔双重。

残山剩水呼仓葛,晚岁寒天见老松。

竟使葫芦依旧样,紫桥尚有黑旗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奉和实甫观察原韵(其四)

元武旗撑五丈峣,扶桑霸气黯然消。

不甘披发冠冠楚,犹是章身服服尧。

议院广开民主国,版图还隶圣明朝。

请看强弩三千彀,鹿耳门前射怒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