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麻革的《板桥道中》描绘了深秋或初冬时节,板桥边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触。诗中以“篁竹潇潇野水滨”开篇,生动地勾勒出竹林在野外水边的萧瑟景象,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光风过眼与时新”一句,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融入其中,暗示着时光流转,万物更新。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悬崖上积雪未融,透露出冬日的寒冷与静谧;后句则通过远处树木间飘渺的烟雾,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蕴含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循环不息。
“世故未应悲古道,岁华聊得伴閒身”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他并不因岁月流转而感到悲伤,而是选择与自然共处,享受这份闲适与宁静。
最后,“蕨芽笋稚行当好,莫拟山中问主人”一句,诗人以对山中蕨芽和嫩笋的期待,寄托了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不会像往常一样去打扰山中的主人,体现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和谐相处的理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