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郑过斋寄怀(其二)

山水无阴客息舆,垂杨溪下得深居。

了空纷虑境长静,祇有相思怀未舒。

茅屋依山青入榻,柴门流水绿交渠。

疏迂可似嵇中散,活计些儿四壁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隐居生活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首句“山水无阴客息舆”以山水的清幽衬托出隐居者的闲适与自在,仿佛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垂杨溪下得深居”,进一步描绘了隐居地的环境,垂柳依依,溪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了空纷虑境长静,祇有相思怀未舒”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的情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得以沉淀,但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却难以完全释怀,形成一种微妙的情感张力。

“茅屋依山青入榻,柴门流水绿交渠”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与美感。茅屋与青山相映成趣,流水从柴门旁潺潺流过,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这种简朴而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疏迂可似嵇中散,活计些儿四壁书”将诗人自己与古代隐士嵇康相提并论,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类似嵇康般自由洒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四壁之书,象征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知识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情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66)

区元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家君八十一寿诞

堂上风光雪透梅,罗浮消息又春来。

当筵锦绣成嘉祝,绕膝斑烂愧菲才。

洛社声猷元有谱,汾阳寿祉岂无媒。

看翁调鼎归閒日,何限恩波被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弟辈堂前庆寿有怀兄双莲宦饶郡不至

容膝斋前伴寝兴,芳辰殊觉好怀生。

行吟花下埙篪和,照影溪头水月清。

南极星临同戏綵,麻姑晡熟亦分馨。

因君兼忆饶阳雁,岁晚不来空寄声。

形式: 七言律诗

迎仙台次韵

尘外逢迎有异人,披云欹裹白纶巾。

閒惟煮石犹存火,老去栖霞不记春。

共对残棋谈旧着,因思烂斧惜离群。

山花不似溪桃落,肯借渔郎更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元日用韵(其一)

柴扉晨启锦霞明,箫鼓千门报曙声。

四气寒暄相代禅,一丸天地递虚盈。

心无形役居长静,伴有渔樵兴自生。

珍重东邻西社酒,年年沉醉为春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