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六)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人具曰予圣,乌能辨雄雌。

所以古达人,一哂皆孩之。

遐想鸿荒前,衣服乃毛皮。

凿窍混沌死,吾将杜德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感遇(其六)》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是非观念的相对性以及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道德选择。

首句“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引出对是非标准相对性的思考,意即在不同的视角或情境下,所谓的正确与错误可能因人而异。接着,“人具曰予圣,乌能辨雄雌”则进一步指出,人们往往自以为是,难以客观地分辨事物的真伪,甚至无法区分公与私、善与恶的界限。这种自我中心的判断方式,使得辨识是非变得困难。

“所以古达人,一哂皆孩之”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他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如同孩童般纯真无邪,不为世俗的偏见所束缚。这种豁达的态度,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最后,“遐想鸿荒前,衣服乃毛皮。凿窍混沌死,吾将杜德机”则将思考延伸至人类文明的起源。在远古时期,人类尚未发明衣物,生活于自然之中;混沌时代结束,意味着文明的诞生。诗人在此提出,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是否应该重新审视道德伦理的基础,避免过度的物质追求和道德滑坡,回归到更加纯粹、和谐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反思,探讨了道德、是非观念的相对性以及人类在追求文明进步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底线。邓云霄以深邃的哲思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人性、文明与道德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其七)

翩翩汉飞将,射虎真空群。

驭下闲刁斗,连营岂薄恩。

罢来逢醉尉,不识故将军。

梁燕兼门雀,飘如陌上尘。

玉壶有天地,养晦以全真。

形式: 古风

感遇(其八)

精卫一何愚,衔尽西山石。

东溟波万里,力微岂能敌。

独怜帝女灵,芳魂或重溺。

仲尼浮海心,李叟流沙迹。

知不可柰何,安命甘踵息。

形式: 古风

感遇(其九)

邵平瓜已熟,五色绚田畴。

人知瓜美好,讵识东陵侯。

地近心偏远,路旁自悠悠。

好扫秦坑灰,为他粪垄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其十)

静坐心无事,幽居日觉长。

明窗与净几,扫地更焚香。

秋色已如此,浮云怪底忙。

吟成聊抱膝,世路付亡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