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礼圣来群彦,观光在此时。
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
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
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
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
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雅乐表演的盛况,展现了音乐与礼仪的完美结合。诗人通过对音响、节奏和乐器演奏的细致描写,传达了对古典音乐之美的赞赏,以及这种高雅艺术形式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礼圣来群彦,观光在此时”两句,表明是在一个庄重而神圣的时刻,众多才子佳人齐聚一堂,共同欣赏这场雅乐。"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则描绘了音乐如同天籁之音,从远处飘来,而乐曲的和谐与节奏却又显得悠扬而不急躁。
接下来的“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展示了诗人对乐器演奏技术的细腻感受,音乐如同轻拂过的竹叶,声音细微却又与丝弦相得益彰。"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则形象地描写了乐曲中旋律的流畅和节奏的变化,如同清泉般流淌,又如细线般交织。
“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表明音乐中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礼制之内进行,每一个部分都有其严谨的规则和格式。"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则指出这场雅乐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更是君主教化之下的产物,是国家文化认同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雅乐演奏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礼仪、音乐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尚追求。
不详
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
二渠通作润,万户映皆清。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岸虚深草掩,波五晓烟轻。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合流知禹力,同共到沧瀛。
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
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
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
行春潘令至,勤恤戴星光。
为政宵忘寝,临人俗冀康。
晓花迎径发,新蕊满城香。
秀色沾轻露,鲜辉丽早阳。
津桥见来往,空雾拂衣裳。
桃李今无数,从兹愿比方。
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旧节又支离。
今朝各自看花处,万里遥知掩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