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见孤桐诗

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

上倚崩岸势,下带洞阿深。

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浮。

未霜叶已肃,不风条自吟。

昏明积苦思,昼夜叫哀禽。

弃妾望掩泪,逐臣对抚心。

虽以慰单危,悲凉不可任。

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

形式: 古风

翻译

梧桐生长在多石的环境中,树根孤独地扎在寒冷阴暗的土地上。
树干上方依傍着即将崩塌的河岸之态,下方则环绕着幽深的山谷。
冬季里急流的泉水冲击着它,夏日里雾气与雨水如细雨般漂浮。
尚未到霜降时节叶子已显凋零,即便无风树枝也似在低吟。
日日夜夜累积着愁苦的思绪,黄昏与清晨皆是哀鸣的鸟儿。
被遗弃的妻子望着它暗自抹泪,被放逐的大臣对着它抚胸叹息。
虽然这景象稍许安慰了孤独与危险,但那悲凉之情实在难以承受。
希望有朝一日能被雕琢成器,成为您厅堂上的琴供您弹奏。

注释

桐生:梧桐生长。
丛石:多石的地方。
根孤:树根孤单。
地寒阴:土地寒冷阴暗。
上倚:上方依靠。
崩岸势:即将崩塌的河岸形态。
下带:下方环绕。
洞阿深:幽深的山谷。
奔泉:急流的泉水。
冬激射:冬季冲击。
雾雨:雾气和细雨。
夏霖浮:夏日如雨漂浮。
未霜:未到霜降。
叶已肃:叶子已显凋零。
不风:没有风。
条自吟:树枝自己低吟。
昏明:从黄昏到清晨。
积苦思:累积愁苦的思绪。
昼夜:日日夜夜。
叫哀禽:哀鸣的鸟儿叫声。
弃妾:被遗弃的妻子。
望掩泪:望着并暗自流泪。
逐臣:被放逐的大臣。
对抚心:对着它抚胸叹息。
单危:孤独与危险。
悲凉:悲伤凄凉。
幸愿:希望。
见雕斫:被雕刻加工。
为君堂上琴:成为您厅堂上的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长在崎岖丛石之中的孤桐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诗中“根孤地寒阴”、“上倚崩岸势”等句子,从侧面描绘出孤桐坚韧不拔的生存状态,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坚强与孤独。

“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浮。”这两句通过对四季自然现象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情趣和动感,同时也映衬出孤桐在不同季节中的生机与活力。

“未霜叶已肃,不风条自吟。”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独立自好的境界,表现了孤桐不随波逐流、坚守本色的品格。

接下来的“昏明积苦思,昼夜叫哀禽。”表达了诗人对远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不尽如人的哀叹,情感上升到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最后,“弃妾望掩泪,逐臣对抚心。”这两句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逝去之事的无奈与悲凉,以及对于现实境遇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孤桐这一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深邃的情思和复杂的情感,是一篇情感丰富、意蕴深长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中兴歌十首(其一)

千冬迟一春,万夜视朝日。

生平值中兴,欢起百忧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中兴歌十首(其六)

北出湖边戏,前还苑中游。

飞縠绕长松,驰管逐波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中兴歌十首(其五)

三五容色满,四五妙华歇。

已输春日欢,分随秋光没。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中兴歌十首(其三)

碧楼含夜月,紫殿争朝光。

彩墀散兰麝,风起自生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