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少小家江南,寄迹方外士。

偶随白云出,卖药彭城市。

雪霜侵鬓发,尘土污冠袂。

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自从夷夏乱,七丝久已弃。

心知鹿鸣三,不及胡琴四。

使君独慕古,嗜好与众异。

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

归来锁尘匣,独对断弦喟。

挂名石壁间,寂寞千岁事。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少时在江南故乡,寄身于隐士的生活。
偶尔跟随白云飘荡,到彭城售卖草药。
岁月侵蚀了鬓发,尘土沾染了衣帽。
幸亏有这三尺桐木,其中蕴含着山水之韵。
自从天下纷乱,我已许久未弹奏七弦琴。
内心深知鹿鸣曲的美好,却不如胡琴四弦更触动我。
这里的使君只崇尚古风,他的爱好与众不同。
一同凭吊桓魋宫殿,洒下孟尝君般的哀伤泪水。
归来后将琴尘封,独自面对断弦感叹。
名字刻在石壁上,千年的寂寞无人问津。

注释

江南:江南地区。
方外士:隐士。
彭城:古代地名,今江苏徐州。
鬓发:鬓角的头发。
冠袂:帽子和衣袖。
三尺桐:泛指古琴,桐木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
夷夏乱:指民族纷争或朝代更迭。
鹿鸣三:《诗经》中的篇章,象征贤者之乐。
胡琴四:可能指胡琴等其他乐器,与鹿鸣曲形成对比。
使君:古代官职,此处指地方长官。
桓魋宫:传说中的宫殿,借指古代遗迹。
孟尝泪:典故,形容悲痛之情。
尘匣:尘封的琴盒。
断弦:损坏的琴弦。
石壁间:墙壁上的雕刻或题字。
寂寞千岁事:千年的孤独历史事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开篇“少小家江南,寄迹方外士”表明诗人自幼生长于江南,但如今却远离家乡,流落他乡,成为游士。接着“偶随白云出,卖药彭城市”则写出了诗人在异地的生活状况,他像随风飘荡的白云一样,在城镇间行走,靠着卖药为生。

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给诗人带来荣华富贵,只是让他的头发和衣袍被雪霜、尘土所侵蚀。幸运的是,他有三尺长的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它承载着山水之意,是诗人心灵的慰藉。

“自从夷夏乱,七丝久已弃”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失落感。而“心知鹿鸣三,不及胡琴四”则显示出诗人的文化认同与个人情操,他虽然知道《鹿鸣》这首曲子的美,但却无法达到《胡琴》的艺术高度。

接下来的“使君独慕古,嗜好与众异”表明诗人对于使君的品味给予了肯定,使君对古代文化有着不同的欣赏和追求。而“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则是诗人与使君共同怀念古人的情感,他们在桓魋之宫中共同哀悼,流下同情的泪水。

最后,“归来锁尘匣,独对断弦喟。挂名石壁间,寂寞千岁事”则是诗人返回故乡后,将尘世的烦恼封存起来,只有在断了的筝弦前发出了感慨的声音。他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壁上,留下了对过往岁月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流落异乡的士人对于家国、文化认同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

苻坚破荆州,止获一人半。

中郎老不遇,但喜识元叹。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

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阴求我辈人,规作林泉伴。

宁当待垂老,仓卒收一旦。

不见梁伯鸾,空对孟光案。

才难不其然,妇女厕周乱。

世岂无作者,于我如既盥。

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

夜光一已多,矧获累累贯。

相思君欲瘦,不往我真懦。

吾侪眷微禄,寒夜抱寸炭。

何时定相过,径就我乎馆。

飘然东南去,江水清且暖。

相与访名山,微言师忍、粲。

形式: 古风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捲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形式: 古风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一)

忘归不觉鬓毛斑,好事乡人尚往还。

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二)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