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朱鹤龄的《感遇(其五)》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艰难和人心险恶的深刻感慨。首句“易填东海波”暗示了世间纷扰如海浪般难以填平,而“难铲太行险”则形象地描绘了困难重重,如同攀登险峻的太行山,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太行方寸起,一步乃九坂”进一步强调了路途的崎岖,即使是微小的起伏也如同九重山坡,步步艰辛。“锋矢日相寻,毒流及玄冕”暗指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像利箭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连高官贵族也无法幸免。
“柏梁随草根,瓜蔓终不剪”运用了隐喻,柏梁象征高位,草根瓜蔓比喻小人,暗示即使权势再大,小人的势力也会像蔓藤一样滋生蔓延,难以根除。“往复见天心,杀机还自践”揭示出世事轮回,看似公正的天意背后,实则隐藏着杀伐之机,人们往往成为自己所设陷阱的牺牲品。
最后两句“悠悠白马津,千载同愤懑”以白马津的历史典故,表达对世事沧桑、正义难伸的长久悲愤,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种愤懑之情始终难以释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语言凝练,展示了朱鹤龄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