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五)

易填东海波,难铲太行险。

太行方寸起,一步乃九坂。

锋矢日相寻,毒流及玄冕。

柏梁随草根,瓜蔓终不剪。

往复见天心,杀机还自践。

悠悠白马津,千载同愤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朱鹤龄的《感遇(其五)》以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艰难和人心险恶的深刻感慨。首句“易填东海波”暗示了世间纷扰如海浪般难以填平,而“难铲太行险”则形象地描绘了困难重重,如同攀登险峻的太行山,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太行方寸起,一步乃九坂”进一步强调了路途的崎岖,即使是微小的起伏也如同九重山坡,步步艰辛。“锋矢日相寻,毒流及玄冕”暗指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像利箭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连高官贵族也无法幸免。

“柏梁随草根,瓜蔓终不剪”运用了隐喻,柏梁象征高位,草根瓜蔓比喻小人,暗示即使权势再大,小人的势力也会像蔓藤一样滋生蔓延,难以根除。“往复见天心,杀机还自践”揭示出世事轮回,看似公正的天意背后,实则隐藏着杀伐之机,人们往往成为自己所设陷阱的牺牲品。

最后两句“悠悠白马津,千载同愤懑”以白马津的历史典故,表达对世事沧桑、正义难伸的长久悲愤,千百年来,人们对这种愤懑之情始终难以释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语言凝练,展示了朱鹤龄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生苦难的深切体验。

收录诗词(14)

朱鹤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其六)

熊貙不相啖,枭獍不自戕。

人则甚于斯,生理安得长。

儒教发大冢,《阴符》蓄不祥。

古圣贪所务,遂开后世殃。

伤物无独利,愚者乃争强。

干戈终未已,劝君且后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遇(其七)

峡中亦有日,海外亦有槎。

我生独崩迫,沈忧浩无涯。

出门愁满道,入室愁满家。

芳兰骨不立,丛菊秋空花。

万物非可悦,百年谁见赊。

如何违此性,役役随翻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感遇(其八)

神龙无尺木,反为螾蚁陵。

芳兰生匝墙,亦随萧艾零。

小人甘龊龊,安知楹与莛。

黄钟奏铿戛,反谓虫鸟鸣。

神物不可侮,侮之见精灵。

君看百丈湫,怒蛟谁能罾。

形式: 古风

感遇(其九)

赤日荡灵魂,秋水澄心胸。

览观良已久,何用谋去从。

蚍蜉享朝景,自谓百年躬。

智愚迭相笑,万古同梦梦。

西南望悬圃,光气何熊熊。

玉英无败色,灵草有鲜容。

谁能追羽驾,炼药瑶池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