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对已故南坡章知县章运使子家则堂志的挽歌。通过“丰碑二绝照新阡”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者功绩的追忆与崇敬,丰碑不仅象征着逝者的节义与成就,也照亮了新坟前的道路,寓意其精神永存。
“节义成名得象贤”进一步强调了逝者在道德和行为上的典范作用,象贤即如贤人一般,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善政人能书宰邑”赞扬了逝者在任期间的善政,人们能够将这些政绩记录下来,以示纪念,体现出其治理能力与民众的认同感。
“宽恩民尚诵公田”则描绘了逝者施予的宽厚恩泽,尤其是对土地政策的贡献,使得百姓至今仍能颂扬其功德,展现了其对民生福祉的关怀。
“家翁不负心传印”表达了逝者在家庭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不辜负先辈的期望,传递了家族的精神与价值。
“冢嗣能忘手泽编”则寄托了对后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铭记逝者的手迹与教导,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仕学一生行未了,后来好为拂青毡”表达了对逝者一生追求学问与仕途的敬佩,同时也鼓励后来者继承其遗志,不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回顾了逝者的一生,从其道德风范、政绩贡献、家庭传承到对后人的期许,全方位地展现了其人生价值与社会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怀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