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东门行

上东门,在何所,河阳城南瀍水浒。

旧时豪华今已空,惟有当年一抔土。

闻说汉家全盛秋,门前列第皆王侯。

朱轮翠毂日来往,凝笳叠鼓长喧啾。

画栋雕檐接宫观,十里香尘飞不断。

天上频颁丹诏下,民间屡免田租半。

白发老人不识兵,闾阎小儿歌太平。

斗鸡走马寻常事,岂有纷纷愁叹声。

乞归二傅章初上,会此公卿盛供帐。

道旁观者如云屯,杂綵从车凡几辆。

韶华转眼流星过,倏忽荆棘埋铜驼。

逢萌挂冠固已矣,石勒倚啸将如何。

往事伤心难自保,惆怅东门不能道。

君不见北邙山头四五陵,玉匣珠襦委荒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文凤的《上东门行》描绘了一幅繁华与衰败交织的历史画卷。诗中以上东门为背景,曾经的奢华景象与今日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描述昔日汉家全盛时期,王侯贵族们的朱轮翠毂、宫观香尘和频繁的丹诏颁发,展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然而,随着时光流转,白发老人不知战乱,孩童歌唱太平,斗鸡走马成为日常,昔日的荣光已成过往。

诗中提及的"二傅章初上"可能是指两位官员的奏章,引来了公卿的盛大供帐,场面热闹非凡。然而,这种热闹只是暂时的,如同流星划过,转瞬即逝,最终荆棘丛生,连象征权势的铜驼也被掩埋。诗人借典故暗示了历史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如逢萌挂冠(隐退)和石勒倚啸(权臣崛起)。

结尾处,诗人感慨往事如梦,难以自保,只能在东门外惆怅,遥望北邙山头的荒陵,暗示了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深哀叹。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兴衰更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6)

唐文凤(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星石歌

不周山崩天柱折,天倾西北形露缺。

混沌已分元气裂,女娲补之毋乃拙。

炼石五色生紫烟,云粘霞缀恐未坚。

列宿参差自环绕,璇杓耀芒安次躔。

后来星陨化为石,少阳少刚同气质。

沉思应是娲皇遗,晕映珠联犹玓瓅。

何年下坠新安城,砥平莹滑常晶荧。

六丁呵护神鬼守,肯与人世镌碑铭。

移来独在万山顶,妥置琳宫秋月冷。

步虚声歇刚风吹,瀛海神游梦初醒。

扬州道士骑鹤仙,几回朗诵黄庭篇。

簪冠佩剑爽思袭,澄空浸水光相连。

土花莫蚀埃尘净,劫火难燃离斧刃。

宁戚扣角那能歌,秦人施鞭安敢运。

非产庐阜非太湖,赤瑛为骨琼为肤。

煌煌耿耿三四点,如此至宝寰区无。

好共兹山镇悠久,夜夜祥光照穹垕。

不磨不泐千万年,留向瑶坛长礼斗。

形式: 古风

联句

秃头怜父白,老眼为儿青。

山显因人杰,才超觉地灵。

东湖徐稚宅,西蜀子云亭。

世守寒毡物,家传古砚铭。

三年忘窈窕,只影顾娉婷。

今日来仪凤,当时拾聚萤。

胡床知坐稳,羌笛不须听。

世事风中烛,人情水上萍。

清名推善政,旧业守遗经。

莫压陈惊座,犹思鲤过庭。

恢恢存晚节,落落叹晨星。

苏子归巴国,申公出汉廷。

便须花作县,莫恋肉为屏。

书信凭鸿雁,原情相鹡鸰。

公门有桃李,药笼备蔘苓。

村号浣花曲,桥题驷马䮐。

无儿堪授业,有女待归宁。

故里云连屋,长江雪满汀。

流光已健子,种德必添丁。

饮酒思吞海,为文学建瓴。

亲情胶固漆,时俗渭同泾。

栖鸟巢南越,神鲲化北溟。

家音报乌鹊,灯喜缀蜻蜓。

寡和成孤唱,沉酣耻独醒。

羲和称远驭,日月肯双停。

奉养违甘旨,栖迟感荚蓂。

龙颜瞻近侍,鹤发享脩龄。

草长康成里,松高御史厅。

谁怜心似铁,自叹口如瓶。

柳眼春烟润,梅腮冻雨零。

金陵方返旆,鄱水又扬舲。

鸾瑟难胶柱,牛刀试发硎。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读石斋先生送苏内翰伯诚诗欲和不能别赋古体一章为赠

沧江雨初歇,霁我西归艇。

醉把石翁诗,长吟觉心醒。

起看西樵月,光与秋空迥。

忽听鸾鹤声,飞缘彩云影。

望之不可见,倚棹空引领。

形式: 古风

送都宪闵公赴任南京大司寇

庙堂经大犹,边政患专恣。

开府参重臣,稽谋古三事。

缅惟贞宪度,百责固攸萃。

冰炭一满怀,谈笑成猜忌。

撩蛇遭毒螫,往躅吁可惴。

我公来何迟,德量难窥觊。

呀然包众荒,沧海论深邃。

毕挟所弛张,从容归大义。

三年白羽扇,妥帖当箧笥。

君王念苏公,邦禁更所寄。

错落岭海间,口碑纷莫记。

作诗歌道傍,庶彻观风使。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