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升谪后复职

垂老穷边众所悲,赐环何幸沐恩私。

受廛已脱新编籍,振铎还为后学师。

座隐青毡朝结课,香凝绛帐昼哦诗。

不须更续投湘赋,好咏菁莪乐盛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张先生在经历了贬谪之后,再次升迁复职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张先生个人命运转折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意。

首联“垂老穷边众所悲,赐环何幸沐恩私”,开篇即点出张先生年岁已高,身处边远之地,众人皆感悲凉。然而,他却因得到朝廷的赏识而得以重返朝堂,这份幸运与恩宠让他深感荣幸。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张先生个人命运的同情与赞美,也暗含了对朝廷用人之道的肯定。

颔联“受廛已脱新编籍,振铎还为后学师”,进一步描述了张先生在官场与教育领域的双重身份转变。他从被编入新册的边缘人物,一跃成为教导后辈的师长,这一变化不仅是职位上的提升,更是责任与使命的转换。通过“受廛”与“振铎”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张先生从边缘到核心的角色转变,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奉献。

颈联“座隐青毡朝结课,香凝绛帐昼哦诗”,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张先生在教育岗位上的日常情景。他或是在青毡覆盖的教室内教授学生,或是在香气缭绕的红帐之中吟诵诗歌,既体现了教学的严谨与专注,又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风度与情趣。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张先生作为教师的风采与魅力。

尾联“不须更续投湘赋,好咏菁莪乐盛时”,则是对张先生未来工作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张先生不必再像屈原那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是能够在当前繁荣的时代里,尽情地歌唱教育的欢乐与成就。这一联表达了对张先生在新的职位上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先生个人经历的描绘,以及对其在教育领域贡献的赞颂,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教育重视的一面,同时也寄托了对个人命运转折的感慨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385)

何乔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天苗。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

  • 号:椒丘
  • 籍贯:江西广昌旴江镇
  • 生卒年:1427年-1502年

相关古诗词

挽鲍黄门辉词(其一)

万里从龙狩北荒,尘沙猎猎塞云黄。

自挥宝剑长驱虎,忍向穹庐学射獐。

清血凄凄成碧草,精忠耿耿凛秋霜。

九原若遇冯长乐,应愧当年拜德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鲍黄门辉词(其二)

落日风吹战血腥,黑云惨澹压边城。

祗知大义千钧重,直视微躯一羽轻。

死去无惭周富子,生还不似汉苏卿。

英魂不共阴飙散,愿化欃枪堕敌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任丘胡教谕

寒云酿雪正沉沉,尊酒离亭思不禁。

西蜀久鸣芹泮铎,北河又鼓杏坛琴。

家声好阐苏湖教,道学须探濂洛心。

去去莫嗟官况冷,三鳣会见集堂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谒岳武穆王庙用赵子昂韵

两都兵后黍离离,谁念天潢国势危。

铁骑正谋探虎穴,金牌连召仆牙旗。

黄龙痛饮空遗恨,赤县分崩竟莫支。

欲吊忠魂何处是,淡烟衰草总含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