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蜡屐穿云去,山深喜路通。
人家烟色里,古寺水声中。
金溅星犹在,丹成灶已空。
吹箫人不见,台下想仙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踏着蜡制的木屐,穿越云雾,深入山林,寻找那条通往幽深之处的道路。他欣喜于发现道路畅通无阻,沿途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诗中提到的“人家烟色里”,描绘了山间村落的炊烟袅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画面;“古寺水声中”则展现了古老的寺庙与潺潺流水相伴的宁静之美。
接着,诗人通过“金溅星犹在,丹成灶已空”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对比。金星依旧闪烁,而炼丹的灶台却已荒废,暗示了世事变迁,繁华终归于寂寥。最后,“吹箫人不见,台下想仙风”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向往与怀念,即使仙人已逝,但其留下的仙风道骨仍令人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融合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不详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瀑水箫峰下,灵源不可寻。
倚天双宝剑,点石万星金。
势合鲸鲵斗,声联虎豹吟。
我来游胜境,洗耳听清音。
相见无多日,依前又素居。
断魂梅的皪,过眼柳萧疏。
疋马来时路,征鸿别后书。
君归见温叟,为我问何如。
相逢犹未款,作别太匆匆。
日落江东莫,人归冀北空。
音尘应暂隔,谈笑更谁同。
回首箫峰外,明朝我亦东。
书斋终日无人过,闭户便便事高卧。
炎蒸烁体汗流珠,蚊蚋费拍蝇劳驱。
南窗清风可供客,一枕万钱无计得。
梦魂未到乡无何,起来搔首空吟哦。